冬日养生的衣食住行
一把糯米煮成粥,七个蒜头七片姜;
熬熟兑入半杯醋,伤风感冒保平康。
这是民间广为流传的 “神仙粥”,正适用于冬日祛风散寒,预防感冒。冬季来临气温降低,草木凋零,许多动物也进入了冬眠,《黄帝内经》把冬日称为“养藏”的季节。今天我们就从衣食住行四方面来聊一聊冬日“养藏”。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中说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,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。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”一、衣
冬日穿衣,最重要的是“去寒就温”,注意保暖,不要裸露肢体,尤其是腿足的保温。《黄帝内经》认为很多疾病如月经不调、腰腿疼、阳痿等,甚至是“积证”即恶性肿瘤等病的产生,都源自寒邪入体。尤其“寒从脚底生”,所以做好下肢保暖对预防疾病非常关键。慈禧太后的养生秘籍就是“头要凉,脚要暖”。夏天用玉枕清头部虚热,冬天要穿厚底棉鞋,防止寒邪从足部入侵。
二、食
《黄帝内经》中提到:“用寒远寒,食亦同法”的理论。即冬季少吃寒凉,多吃温热的食材。少吃果蔬、海鲜;少喝茶、咖啡等。可选用羊肉、驴肉等肉类;葱、姜、花椒、茴香等配料以及韭菜、桂圆、榴莲等温热的食材。
冬季人的毛孔皆处于闭合状态,所以补阳过盛,容易出现火热内生的病症。因此要注意补阳与滋阴、顺气相结合。民间有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药方”的说法。故冬天在食用补阳之品的同时,也应多食用萝卜等顺气的食材,同时配合龟、鸭、鹅、藕、木耳等护阴的食物。
唐代养生大家孙思邈有“春月少酸宜食甘,冬月宜苦不宜咸,夏月增辛减却苦,秋月辛省便加酸,冬月少咸甘略戒,自然五脏各平安”的养生要诀。强调冬日要少吃咸味,食咸过多会伤肾,同时咸味食品多为寒性,最易伤阳。在《黄帝内经》中也有“味过于咸,大骨气劳,短肌,心气抑”的提示,认为过食咸味会引起肾气、脾气与心气的受损。所以冬日饮食中要减少食盐的摄入,饭菜以清淡为上。
三、住
在冬季为“去寒就温”,寒冷地区应尽量选择窗户朝南的房间,多晒太阳,补充阳气。古代称冬季背部晒太阳为“负暄”,是一种非常好的驱寒却疾的自然养生疗法。
冬日起居也要遵循“早卧晚起”的自然规律。因为冬日夜长昼短,适当的延长睡眠,潜藏阳气,是呼应自然界阴阳之气变化的一种方式。同时避免了早晚气温偏低的时的外邪入侵我们的身体。
在冬季要节制房事。《五经通义》说:“冬至后阳气始萌,阴阳交精,万物气微,在下不可动泄。”古人主张房事应“春一、夏二、秋一、冬无”,冬日人体进入休养时期,要养藏保精,对养生防病具有重要意义。
四、行
冬季运动以舒缓为宜。《黄帝内经》中要求冬日“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”, 亟是频繁,夺为耗损,就是说冬季不要剧烈运动导致频繁出汗,阳气耗损。所以冬日运动要尽量避免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,可以选择散步、瑜伽等舒缓的运动方式。同时注意运动前的热身拉伸,因为冬季四肢僵硬,皮肤相对脆弱,所以适度做拉伸可以防止受伤。
综上所述,从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做好冬日养藏,不仅可以让我们过好这个冬天,更可以保肾固本,为来年收获一个健康的好身体。
文字整理/华苹返回列表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舌头放得好,妙处可不少(下篇)
上篇我们介绍了舌头的位置放不对,对人的外在容貌和健康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。这篇我们将着重介绍一下,如果舌头位置放好了,天长日久下来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?一、舌顶上腭对于道家修行的好处从道家修行养生的角度来说,舌顶上腭是老祖宗自古就传下
-
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”——滋补佳品黄精
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。《抱扑子》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。有补肾精气、滋养脾胃、醒肝美容、填脑髓、长肌肉、滋养五脏等功效,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。杜甫还留下诗句: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。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、
-
怎么吃能长寿?——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
怎么吃能长寿?——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饮食是维系生命的必要因素,也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。中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饮食文化,俗话说“民以食为天”,“人是铁,饭是钢,一顿不吃饿得慌”,甚至以前人们见面用“吃了没”打招呼。“吃”与每个人的性命息
-
首席补气要药——黄芪
最近有位朋友在用黄芪煮水喝,喝了几天遂来找小编询问,为什么喝了几天又是上火又是头晕失眠的,这黄芪不是补药么?黄芪确是补药,但补药也不是人人皆宜的,更不是随便吃随时补的。本文便带大家认识一下黄芪的正确用法。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区别黄芪在古时的本草
-
“二阳”来袭,孩子应该注意什么?
“五一”假期过后,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许多关于二阳的讨论。据北京疾控公布的第19周 (5月8日-14日)的数据,新冠感染连续3周超越流感,重返法定传染病病种排名第一。钟南山院士分析说,基于seirs模型的预测显示,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将
-
道医带你识本草:是什么决定了一味药的属性?
有一天,仙人命令童子将山中能做药材的草木都采回来,童子空手而归,仙人问其原因,童子答曰:“满山皆药,无从采起。”在高明的医者眼中,宇宙万物皆可为药,也皆可不为药,全在于万物的属性是否对症。如对症下药,砒霜水银也能药到病除;如用药不当,人参灵
-
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?
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?时令已经到了深秋,层林尽染,漫江碧透,别有一番美景。秋天是个美丽浪漫的季节,但是秋天也是个干燥的季节。很多人一觉醒来都会感到口干舌燥,喝水也不感到滋润;鼻腔有干燥感,一不小心还出血;喉咙也痒痒的,频频干咳,有时有少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