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日养生的衣食住行
一把糯米煮成粥,七个蒜头七片姜;
熬熟兑入半杯醋,伤风感冒保平康。
这是民间广为流传的 “神仙粥”,正适用于冬日祛风散寒,预防感冒。冬季来临气温降低,草木凋零,许多动物也进入了冬眠,《黄帝内经》把冬日称为“养藏”的季节。今天我们就从衣食住行四方面来聊一聊冬日“养藏”。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中说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,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。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”一、衣
冬日穿衣,最重要的是“去寒就温”,注意保暖,不要裸露肢体,尤其是腿足的保温。《黄帝内经》认为很多疾病如月经不调、腰腿疼、阳痿等,甚至是“积证”即恶性肿瘤等病的产生,都源自寒邪入体。尤其“寒从脚底生”,所以做好下肢保暖对预防疾病非常关键。慈禧太后的养生秘籍就是“头要凉,脚要暖”。夏天用玉枕清头部虚热,冬天要穿厚底棉鞋,防止寒邪从足部入侵。
二、食
《黄帝内经》中提到:“用寒远寒,食亦同法”的理论。即冬季少吃寒凉,多吃温热的食材。少吃果蔬、海鲜;少喝茶、咖啡等。可选用羊肉、驴肉等肉类;葱、姜、花椒、茴香等配料以及韭菜、桂圆、榴莲等温热的食材。
冬季人的毛孔皆处于闭合状态,所以补阳过盛,容易出现火热内生的病症。因此要注意补阳与滋阴、顺气相结合。民间有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药方”的说法。故冬天在食用补阳之品的同时,也应多食用萝卜等顺气的食材,同时配合龟、鸭、鹅、藕、木耳等护阴的食物。
唐代养生大家孙思邈有“春月少酸宜食甘,冬月宜苦不宜咸,夏月增辛减却苦,秋月辛省便加酸,冬月少咸甘略戒,自然五脏各平安”的养生要诀。强调冬日要少吃咸味,食咸过多会伤肾,同时咸味食品多为寒性,最易伤阳。在《黄帝内经》中也有“味过于咸,大骨气劳,短肌,心气抑”的提示,认为过食咸味会引起肾气、脾气与心气的受损。所以冬日饮食中要减少食盐的摄入,饭菜以清淡为上。
三、住
在冬季为“去寒就温”,寒冷地区应尽量选择窗户朝南的房间,多晒太阳,补充阳气。古代称冬季背部晒太阳为“负暄”,是一种非常好的驱寒却疾的自然养生疗法。
冬日起居也要遵循“早卧晚起”的自然规律。因为冬日夜长昼短,适当的延长睡眠,潜藏阳气,是呼应自然界阴阳之气变化的一种方式。同时避免了早晚气温偏低的时的外邪入侵我们的身体。
在冬季要节制房事。《五经通义》说:“冬至后阳气始萌,阴阳交精,万物气微,在下不可动泄。”古人主张房事应“春一、夏二、秋一、冬无”,冬日人体进入休养时期,要养藏保精,对养生防病具有重要意义。
四、行
冬季运动以舒缓为宜。《黄帝内经》中要求冬日“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”, 亟是频繁,夺为耗损,就是说冬季不要剧烈运动导致频繁出汗,阳气耗损。所以冬日运动要尽量避免大汗淋漓的剧烈运动,可以选择散步、瑜伽等舒缓的运动方式。同时注意运动前的热身拉伸,因为冬季四肢僵硬,皮肤相对脆弱,所以适度做拉伸可以防止受伤。
综上所述,从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做好冬日养藏,不仅可以让我们过好这个冬天,更可以保肾固本,为来年收获一个健康的好身体。
文字整理/华苹返回列表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,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?
随着各地陆续入冬,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,新冠、流感、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,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,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。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,但在中医的眼中,这些都属于外感。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
-
又容易上火又怕冷,“上热下寒”体质怎么调?
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,经常感觉下肢冰凉,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,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,身体特别“难伺候”。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“上热下寒”。“上热下寒”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,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,上部表现为热性
-
养生重在养脾胃(上)
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,不管有没有学医,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,比如:前三十年胃养人,后三十年人养胃;比如:脾胃是后天之本;比如:三分治七分养……,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。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?一、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
-
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”——滋补佳品黄精
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。《抱扑子》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。有补肾精气、滋养脾胃、醒肝美容、填脑髓、长肌肉、滋养五脏等功效,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。杜甫还留下诗句: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。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、
-
身体健康离不开“三通”
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,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,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。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,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。内在的统一、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。身体健康离不开“三通”。即是食道通、水道通、气道通,三道通畅
-
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
在先秦诸子中,儒家、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。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,重视人的精神自由,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。这种“贵生”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,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。先哲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十三章中提出“故贵身于天下,
-
每逢佳节......没吃多少也胖三斤?道医提醒:你可能是湿气重
很多人戏称自己“每逢佳节胖三斤”,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。还有的人很无辜,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,自己明明没吃多少,体重却只增不减。道医认为,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。一.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,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
-
手脚冰凉,暖不过来该怎么办?(上)
春天已到,乍暖还寒。马上就要春分了,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。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,手脚就会一直冰凉,甚至持续到现在。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,并不是一种病,但是在中医看来,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:出问题了,需要调理一下了。一、手脚冰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