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要怎么喝才健康
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17年10月27日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,明确将酒精列为一类致癌物。
不过,不必谈酒而色变,一同列出的还有许多常见的事物:加工过的肉类、中式咸鱼、X光,甚至还有几乎每天都躲不过的“阳光紫外线辐射”。
酒精饮料是具备社交和礼品属性的饮料,在中国,酒文化的历史之久远,甚至超过了许多国家的历史。古代中医常常将酒作为药用,《本草纲目》中就记载了许多药酒的功用,不同的药物配合酿制的药酒,有着壮筋骨、填精髓、通血脉、去风湿、明耳目、补五脏等功效。
书中同时也警告了酒的危险:米酒“苦、甘、辛、大热、有毒”,烧酒“辛、甘、大热、有大毒”。《本草备要》对酒的描述是:“少饮则和血运气,壮神御寒,遣兴消愁,辞邪逐秽,暖内脏,行药势。过量饮酒则伤神耗血,损胃烁精,动火生痰,发怒助欲,至生湿热诸病”。
古人的这些总结与现代医学的观点相似:风险与收益并存。例如,某些研究表明,40岁以上的人士适量饮酒,可能对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益处。
为什么人们会喜欢喝酒?因为酒精可以迅速而有效的减轻大脑的焦虑感。一杯酒下肚,随着酒精的吸收,血管的扩张,心率会很快提升,大脑与身体器官获得更多的氧气,短时间内感官会变得更加敏锐。
而乙醇分子(酒精)直达并激活负责大脑情绪系统的杏仁核区域,释放促皮质激素因子,作用于中脑腹侧被盖区,这正是两条主要多巴胺神经通道的一部分,而多巴胺能够使人产生愉悦感。
一杯酒就激活了大脑的“奖励中枢”,令人感觉快乐、轻松、愉悦,紧张焦虑一扫而空,还刺激大脑释放了肾上腺素,令人兴奋、大胆起来。那么再多来几杯好不好?这可就坏了!
酒精在肠胃部被大量吸收,靠着自身的脂溶性破坏了磷脂构成的细胞膜,然后逐渐聚集进入肝脏被“解毒”。细胞膜被破坏后,其他摄入成分自然也就更容易的进入身体,这也是“酒行药力”的基本原理。但是,肝脏分解酒精需要三个步骤:先由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将酒精变为乙醛,乙醛再分解为乙酸,最后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。
当人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含量较低时,无法快速完成分解步骤,乙醛在体内大量积聚,就出现了脸红、恶心、呕吐等醉酒反应。而乙醛也正是一类致癌物中的榜首头名!它轻车熟路的沿着被破坏的细胞膜进入人体细胞分子中,破坏基因,留下癌变的隐患。古人虽然不知“乙醛”为何物,但仍能够正确的认知到烧酒(蒸馏高度酒)“有大毒”。
讲到这里,我们就已经知道了酒精饮料的危险性,所谓“安全、健康”的饮酒,只能是在“适可而止”的基础上。除此之外,对肝脏的保健爱护,可以令人体更快速的分解代谢酒精及副产物,从而有效的降低饮酒风险。那么,保持锻炼身体,时常饮用疏肝茶饮,服用水飞蓟素等保肝营养品,都会对肝脏的保健有很大益处。
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戒酒词《沁园春·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》中写道:“物无美恶,过则为灾”。小酌怡情,切记喝酒不要贪杯哦。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为什么道士要注重持守戒律
道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在承载中华厚重文化传承的同时,也形成了完备的戒律体系,为世人周知的有想尔九戒、五戒、十戒、碧玉真宫大戒规、孚佑帝君十戒、智慧上品大戒、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、智慧度生上品大戒、三洞众戒文、三坛大戒及崇百药、说百病等。
-
祝由医学跟心理疗法是一回事吗?
随着天师府祝由医学在社会上的普传,越来越多的人对神秘的祝由术产生了深厚兴趣。对广大医务工作者、养生爱好者而言,祝由术在调理治疗疾病、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等方面,有着显著独到的疗效,是不可多得的医学技法;对于道教信徒、传统文化爱好者而言,祝由是
-
拜了师,学了法,却不怎么灵验?萨祖早就解释过了
对道教有所了解之人都知道,想要学到真正的道法,必须有师传。很多人拜了师,跟师父学了法,却发现不怎么灵验,这是什么原因?萨祖的《雷说》和《续风雨雷电说》中就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。法有真伪《雷说》开篇便言:“大道无形无名,无声无臭。杳冥恍惚,虚
-
入道修行为什么要发愿、行愿?
道教师父收徒传法时,往往会令弟子先发愿盟誓,向天地祖师做出保证和约定,并且在这个愿力的引导下去践行,尤其是萨天师一脉,自古至今都是如此。萨祖深知求道之艰,将谆谆教诲著成《雷说》,无所保留地详述了修行精髓,为后世弟子指玄示要。下文从《雷说》与
-
道医的“天人合一”观
天人合一,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,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,其理念超前,其内涵丰富,其运用广泛,对中国古代的文化、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。至道至简,以一言概之为:物即乾坤,天人不二。道家认为,人类顺从“道”的规律,自然地
-
一股仙气扑面而来,让人回味无穷的四首道教诗词
道教是源自于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,由东汉张道陵天师所创,道教文化包罗万象,不仅有斋醮科仪、丹道等道法,也包含了传统的哲学、科学、医药学等多个方面,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有自己的贡献,比如道教的诗词就描写了道教的生活,或是借助道教神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
-
浅说正邪两赋论和元气论的关系
正邪两赋论是建立在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元气论上的理论观点。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,指的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。元气论是中国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,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.元气学说以元气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,以元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、发展、变化、消亡等现象,所谓的"夫人生于地,悬命于天,天地合
-
如何解决焦虑症,道家思想来帮忙
现代人在充分享受各种的便捷的同时,也得了现代人才会有的病,如同硬币的两面。焦虑症,也是现代人普遍都有的病,只是或轻或重程度不同而已。对焦虑症的定义: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体验的病症。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、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
-
学习道法之人,天赋有多重要?
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,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。主角也往往自带“天赋光环”,一出生就天赋异禀,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“上品灵根”。道元素国漫《一人之下》中的“王也道长”之所以备受追捧,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,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