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祸可以遗留,什么是家族最棒的遗产和最差的债务?
俗话说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”,这是心存真善美的人们憧憬美好生活的祝福,也是恶念萌生时的自我警醒,可以约束并纠正不良行为。《道德经》曰“祸兮,福之所倚,福兮,祸之所伏。孰知其极?其无正也。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。人之迷,其日固久。”善恶与祸福之间到底有没有内在联系呢?这个“谜题”可以在道教的“承负”观中找到答案:
“承负说”系统阐述于《太平经》 :“承者为前,负者为后;承者,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,小小失之,不自知,用日积久,相聚为多,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,连传被其灾,故前为承,后为负也。负者,流灾亦不由一人之治,比连不平 ,前后更相负, 故名之为负。负者, 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。”
道教很看重人类自然的繁衍生息的自然性。祖辈行的善,如果没有及时转化,则它会积累为功果(也称为阴功),这个功果转化为气运后,会通过血脉传递到血缘角度来说最亲近的人身上,然后逐次向往传递,这样气运往子孙的传递,可以让后人通过功果转化福报来进行趋吉避凶。
同样的,如果有行的恶没有及时消解掉,那么这个恶行同样会转化成不好的气运,传递到子孙身上,在发生转化后,就会体现出来。
血缘最为相近的亲属中会出现气运相关联的现象,同时这种气运关联体现在父系往子系这个方向上最为明显,而同辈之间的影响则较小一些。
这样好比遗产继承一样的“承负”影响,即是《周易》所言“积善之家必有余庆,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”。积德、积福,其身长寿、子孙蕃盛;积殃、积祸,其身短命、后代衰败。
祸福包含名利多寡、寿元长短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等等方面,但这不仅仅在于个人的积累德行,而是与家族整体所“积”有着密切关系。正如《说苑·谈丛》所述“贞良而亡,先人余殃;猖獗而活,先人余烈”,烈即功业、功德,这是说正直善良的人早逝,是因为承负了祖上积累下祸殃;猖獗邪僻的人长寿,是因为承负了祖上积累下功德,绝非武断定论“好人不长命,祸害活千年”。也因如此,道教里讲行善,只是说行一份善可以有积累一份功德。
承负的期限
那么先人的善恶行为是否能无限期地对后代产生影响呢?《太平经》中记载,承负是有期限的,过了这个时间限制,就不受承负之苦。
《太平经》说:“因复过去,流其后世,成承五祖。一小周十世,而一反初。或有小行善不能厌,囹圄其先人流恶承负之灾,中世灭绝无后,诚冤哉。承负者,天有三部,帝王三万岁相流,臣承负三千岁,民三百岁。皆承负相及,一伏一起,随人政衰盛不绝。”
可见承负的大至期限是五代十世。后人也并非无条件地承负先人的善恶行为,道教的善恶报应论不是绝对的命定论,所以经中也告诉我们,只要个人能做大善事,虽先人有过失,也可以免于承负之灾。
贞良者虽夭而修德则后代有余庆,猖獗者虽寿而散德则后世有余殃;有余庆者虽寿而散德则后代夭,有余殃者虽夭而积德则后代寿。如此循环不已,即是道教关于积德积恶、福祸寿夭的承负理论。明了承负不虚,我们可知积功累德不仅裨益自身修行,也是留给后代的宝贵财福。
留财于子孙,子孙未必能守;留书于子孙,子孙未必能读,不如于冥冥当中积阴德,以为子孙长久之计。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《传习录》:道家所谓的元气、元神、元精是指什么?
《传习录》记载了阳明先生全部重要思想的主要表达,和这些思想发生、发展、形成的全部过程。书名中“传习”二字,源于《论语·学而》曾子所云:“吾日三省吾身,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“传”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,“习”是学生对老师所授知识的学习、温习。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《传习录》,深入地走
-
道医,拜师后的进阶之路
如同道教拜师给予传承后才算触摸到修行之门,道医,也在得到师父的心法传承后,才算正式开启道医治病和修行之路。道医的传授方式不同于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,由于道医本身的神秘性,即使有机缘能得授道医心法传承,对很多初次接触的人来说是有点懵的,虽然自己
-
人,可以牛到什么程度?画家、诗人、医圣、学霸、大侠,传奇道医——傅青主
人,可以牛到什么程度?有一个人,论学问,他学贯经史,开一代风气之先,世人称之“学海”,是当之无愧的文坛巨佬,为“清初六大师”之一。论书法,他被誉为“清初第一写家”,也是中国最后一位草书大家,自他后,中国再无草书大师出世,求他书法诗歌的人几乎
-
道医小常识:说说“是药三分毒”
说起药,大家都不陌生,生病的时候都会吃药,在我国,药还分为中药和西药。生活中常见的西药有头孢、阿司匹林、布洛芬等,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西药的一些成分会滞留于肝内,或可能造成肝脏毒性反应。因此,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会偏向于服用中药,如药店有售的各类
-
道家元气论【理论必读】
“元气”,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,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。元,通“原”,“始也”(《说文》),指天地万物之本原。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,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,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"道”,基本形成于战因时期的“精气说”(即“气一元论”),发展于东汉末年王充的“元气自然论” 及北宋张载所倡之
-
浅谈清明祭奠背后的文化传承
清明节是中国人历来重视的传统节日,其程度不亚于春节,而且也可以说清明节是一个仪式感十足的节日。从准备祭品、纸钱、到召集族人一起回乡去祖先的墓前,然后全家在肃穆、庄重的情绪下一起清扫墓碑、坟头添土、摆放祭品、跪烧纸钱,念诵祭辞、逐一叩拜……再
-
什么是五液,如何通过它知晓健康?
你知道什么是五液吗?想必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词就是五粮液,但五液可比五粮液要重要的多,它是人体内津液代谢的产物,也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,甚至通过五液的变化,可以看出五脏健康与否,进而判断人的身体状况。一、什么是五液?五液出自《黄帝内经·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