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当磨难处,正是修行时
伴随大地回春,新冠疫情的阴霾再次卷土重来,很多人的生活又按下了暂停键。面对反复的磨难,部分人的情绪陷入了抱怨、焦虑、恐惧,甚至坐立不安的状态。但换个角度来看,它何尝不是一次机会,不妨把它当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集体修行,安之思之。修行人更可以趁着此时的暂停清修勤学、深入经藏,以独有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做出努力。
一、修行,本不离日常
昨日与道医研究院的师兄聊天,得知龙虎山早已严格按照防控要求,暂停了对外开放,暂停一切集体宗教活动。但师父和几名师兄以守土有责的主人翁精神,一丝不苟守护着祖师的道场,虽然府内已经不对外开放,大家依然每日按时在研究院内开展工作,修与学二事并不因疫情而懈怠。相反地,因为“外缘”少了,返身内观、精进己行的时间更充裕起来。
常言道,生活即是一场修行,我们平日里既要工作生活还要忙碌琐碎,修行常常是见缝插针。那么现在何不趁着疫情时,从一日三餐,饮食劳作中去体悟,感受道无处不在,最简单的居家劳作一日三餐也是对心性的磨砺。作为修行人的功课又不仅仅是这些生活日常,玄门的山、医、命、相、卜,世间的琴、棋、书、画、武……都是日常的修学内容。以立身行道之心去过好每一天,闭关不出的日子,正是修行之良时。
二、心若不定,修之枉然
卷土重来的变异病毒,战火僵持的国际冲突,诡谲变幻的世界格局....考验的不仅是一国之智慧与定力,也是对我们每个人内心的考验。在外界纷扰变化的挑战下,做到定如磐石,道心弥坚,不是口头的自我鼓励就奏效的。
当满眼都是负面消息的时候,个人的情绪也开始变得焦躁、烦闷起来。若再长期地沉浸在刷微博、看短视频这种短、频、快的碎片化信息当中,习惯于被各种乱七八糟的碎片信息带着跑,那么久而久之,我们的心就越来越难以静下来,心力的伤害也越严重。心静不下来,就无法在半个小时、一两个小时中保持注意力专心做一件事,更不可能在一天、两个礼拜、三年当中保持注意力专心做一件事,其结果就是永远一事无成。
老话讲:学道修行是越早越好,越晚越难,早一点坏习性比较弱,可塑性还比较强,纠正起来也就比较快。如果长年累月地处于一个散乱、躁动的状态,那么想要静下来,花费的功夫则更大。当通过努力,一旦能够沉浸下来之后,就可以获得很多利益,即便不是处于打坐练功的状态,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处理问题,还是身处人多喧闹的地方,也都可以保持定力。
三、先“正己”再“化人”
同样都是居家,有的家庭把它变成了其乐融融的亲子时光,而有的家庭成员则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,以至于还有家庭暴力、离婚等严重事件发生。有的人不禁感叹,修行修行,修到此时却是什么用也无!
其实很多问题的发生,往往是我们向外求,却求而不得的结果。小编在前几日《人为什么要修行》中讲到了修行的次第关系,就是先正己再化人。先修正自己不该有的言行,曰“正己”,再借用祖师的教诲,以自我的言传身教去影响身边的人们,使之趋善避恶,曰“化人”。而我们现在往往搞错了次第关系,自己的修行尚处于以正己为目标的阶段,还不具有化人的本领,此时若要去化人,特别是在忽略前因后果的前提下强行去改变他人的言行,矛盾和问题就会产生,加上疫情的焦虑、居家个人空间缩小,很多平时冷处理能解决的问题可能就会集中爆发。行而不得,则应反求诸己,先从改变自身做起,再去要求他人,这样同在屋檐下躲雨才算共克时艰。
遇到问题烦扰时,我们应该要多思考几个为什么。当想明白了以后,我们看到的将不再是人们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是非善恶的外相,而是明白了内在的根源,这样才能为下一步的教化备好功课。
身在人间,便当做好人间的修行事,逆境不仅仅是一场磨难,更是人生的醒悟和升华。坚信这次疫情让我们更懂得珍惜生命,更珍惜身边人,更珍惜自己的福气,更要好好地修身养性,让自己的心性更光明、更圆融。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道医的“天人合一”观
天人合一,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,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,其理念超前,其内涵丰富,其运用广泛,对中国古代的文化、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。至道至简,以一言概之为:物即乾坤,天人不二。道家认为,人类顺从“道”的规律,自然地
-
明代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辉煌
道教自汉朝祖天师创教之后,历经唐、宋、元朝千余年发展始终兴盛不衰,及至明朝又迈上一个新台阶。说到明朝时道教的昌盛,就必须提到萨祖与王灵官信仰。而推动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,就是著名道士周思得。周思得,浙江钱塘人,字养真,一字素庵野人,生于元至正
-
内炼成丹,外用为法|雷法为什么是道士的大招?
凡提起道士的法术,往往要谈“雷法”,在很多书籍、影视作品、游戏中常常将雷法列为“终极大招”。一些信士也会问“现在的道士还修炼雷法吗?”究竟雷法有什么特别之处,能成为道教高阶法术的招牌呢?雷法兴起于北宋,创始者为守坚天师的三位师父:三十代天师
-
调用神明能量的祝由术,治疗后也会复发吗?
祝由术,既与道教法术息息相关,也是一种传统医学流派,又称祝由医学。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上古之人运用“祝由”治病的记载:“余闻古之治病,惟其移精变气,可祝由而已”。古人曾非常重视祝由医学,类似于现代医院设立科室,古代太医也分科,祝由就曾列入其中
-
什么是“宝诰”,道士为何要持诵?
道教有一种特定文体,其平仄韵律十分严谨,文字隐晦、精炼,多以歌咏形式赞颂神仙们修行以及功德显化的典故,并且记述了大量的教理教义、修持方法等。这便是——宝诰宝诰的起源与形成宝诰,“宝”为通天至宝,“诰”是一种文体。“诰”起源于中国现存最早的文
-
学习道法之人,天赋有多重要?
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,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。主角也往往自带“天赋光环”,一出生就天赋异禀,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“上品灵根”。道元素国漫《一人之下》中的“王也道长”之所以备受追捧,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,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
-
萨祖:天人相应,雷法通玄
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萨守坚祖师以雷法著称于世,飞升后职任先天雷部大尚书,掌管经书。祖师感念世人修行不易,作《雷说》、《续风云雷电说》、《内天罡诀法》等指点迷津。在萨祖著作中十分强调天人相应,认为这是修行的根本目的。而达成天人相应,则需要以后天入
-
同为雷神,雷祖和王灵官可别分不清
同样被尊称为道教的雷神,不少人分不清雷祖与王灵官,将二位尊神混同为一位,又或者分不清两位尊神。雷祖雷祖,又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,是中国民间信仰及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,据《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》称,雷声普化天尊,在大罗天界,为玉清
-
业余时间学中医,能学会吗?大名医徐灵胎给人的启示
很多现代人,对中医感兴趣,想学习中医,但是又有疑惑,自己不是专业医生,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医,能学会吗?能真的用中医治病吗?其实历代中医很多大家,都是业余的医生,都是在自己本职工作之外,兼职学中医,最终取得很了不起的成就。比如:《汤液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