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味药名背后一个故事!这些有趣的传说你知道吗
一、刘寄奴
刘寄奴这味中药是唯一用皇帝名字命名的中药。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中写到:“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”。寄奴是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的小名。
相传南北朝时期,刘裕率兵在追击残敌的路上,遇到一条大蛇挡路,刘裕便射伤那条大蛇。夜里,刘裕做了一个梦,梦见自己在山上,有两童子在捣药,便问道:“你们为谁捣药呢?”童子言:“王被寄奴射伤,我们捣的药只要敷在王的伤口上,王就会好了。”刘寄奴听完大喝:“我便是寄奴!”童子惊吓,弃药而逃,刘寄奴仔细辨认药物性状,梦醒之后便找人寻之,最终寻到,用药给受伤的士兵敷在伤口上,果真有奇效。士兵们只知道是刘寄奴发现的药草,便叫它“刘寄奴”。刘寄奴,入心、脾经。活血通经,散瘀止痛,止血消肿,消食化积。用于瘀滞经闭,产后腹痛,跌打损伤,外伤出血,疮痈肿毒,食积腹痛。二、使君子使君子的名字,来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,相传北宋年间有一个叫郭使君的医生,一天他上山采药,随手摘了一些不知名的果实,郭使君恐其发霉,便放在锅里炙炒。一会儿,一股芳香之气溢散出来,诱得年仅五岁的孙儿小宝也嚷着要吃,使君无奈 ,只得捡炒熟了的给他吃了四、五枚。次日晨,小宝大便时 ,竟屙出几条蛔虫,午饭也吃得比平日香。使君子的药性就这样被发现了,后人为了纪念郭使君,便给这种植物起名:使君子。使君子,归脾、胃经。可以杀虫消积。用于蛔虫病,蛲虫病,虫积腹痛,小儿疳积。三、车前草相传,西汉名将霍去病在一次抗击匈奴的战争中,被匈奴围困在一个荒芜人烟的地方。时值盛夏,暑热蒸人,将士们纷纷病倒,许多人小便淋漓不尽,尿赤、尿痛、面部浮肿。正在万难之际,将军的马夫忽然发现所有的战马都安然无恙;经过仔细观察,原来这些战马是吃了长在战车前面的一种野草。霍将军立即命令将士们用这种野草煎汤喝。说也奇怪,将士们喝了这种野草汤以后,疾病皆奇迹般的痊愈了。士兵们又英勇奋战,打击匈奴,并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。因为这种草是生长在停放的战车面前,所以就将这种野草取名为车前草。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舌头放得好,妙处可不少(下篇)
上篇我们介绍了舌头的位置放不对,对人的外在容貌和健康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。这篇我们将着重介绍一下,如果舌头位置放好了,天长日久下来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?一、舌顶上腭对于道家修行的好处从道家修行养生的角度来说,舌顶上腭是老祖宗自古就传下
-
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”——滋补佳品黄精
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。《抱扑子》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。有补肾精气、滋养脾胃、醒肝美容、填脑髓、长肌肉、滋养五脏等功效,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。杜甫还留下诗句: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。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、
-
怎么吃能长寿?——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
怎么吃能长寿?——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饮食是维系生命的必要因素,也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。中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饮食文化,俗话说“民以食为天”,“人是铁,饭是钢,一顿不吃饿得慌”,甚至以前人们见面用“吃了没”打招呼。“吃”与每个人的性命息
-
首席补气要药——黄芪
最近有位朋友在用黄芪煮水喝,喝了几天遂来找小编询问,为什么喝了几天又是上火又是头晕失眠的,这黄芪不是补药么?黄芪确是补药,但补药也不是人人皆宜的,更不是随便吃随时补的。本文便带大家认识一下黄芪的正确用法。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区别黄芪在古时的本草
-
“二阳”来袭,孩子应该注意什么?
“五一”假期过后,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许多关于二阳的讨论。据北京疾控公布的第19周 (5月8日-14日)的数据,新冠感染连续3周超越流感,重返法定传染病病种排名第一。钟南山院士分析说,基于seirs模型的预测显示,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将
-
道医带你识本草:是什么决定了一味药的属性?
有一天,仙人命令童子将山中能做药材的草木都采回来,童子空手而归,仙人问其原因,童子答曰:“满山皆药,无从采起。”在高明的医者眼中,宇宙万物皆可为药,也皆可不为药,全在于万物的属性是否对症。如对症下药,砒霜水银也能药到病除;如用药不当,人参灵
-
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?
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?时令已经到了深秋,层林尽染,漫江碧透,别有一番美景。秋天是个美丽浪漫的季节,但是秋天也是个干燥的季节。很多人一觉醒来都会感到口干舌燥,喝水也不感到滋润;鼻腔有干燥感,一不小心还出血;喉咙也痒痒的,频频干咳,有时有少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