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里的“维生素”
中药里的“维生素”
“多吃蔬菜和水果,可以补充维生素”,这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话,现在还会继续说给我们的孩子听,足见维生素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。那么维生素对我们来说到底有多重要呢?是不是只有蔬菜和水果里才会有维生素呢?维生素对人体到底有多重要
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,它们在人体内虽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,但参与人体的生化反应,虽不为人体提供能量,但调节人体的代谢功能。如果维生素摄入不足,就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失衡、免疫力下降以及营养不良,则更易患各种疾病。
尽管维生素对我们来说作用非常,但大多数的维生素人体是不能够进行自我合成的,必须要从食物中摄取;尽管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很小,日需量常以微克、毫克来计算,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。比如维A不足,则易患夜盲症、角膜干燥症、皮肤干燥脱屑等,比如维C不足,则抵抗力低下,易患坏血病等。
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多是从蔬菜、水果、粮食、动物肝脏里摄取人体所需的维生素,还有专门的维生素补剂,这是我们所熟知的途径。可大家应该很难想到,用以治病的中药材中竟然有许多都富含维生素。
富含维生素的中药材
维生素A:是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成分,还能促进身体正常发育。中药中的菟丝子、覆盆子富含维A,常被用于治疗因缺乏维A所致的眼部疾病和小儿发育不良等。临床应用时,菟丝子可搭配车前子、枸杞、桑椹、女贞子来治疗老年性白内障,以及由肝肾不足引起的眼花、视物不清等症;而新鲜覆盆子可直接食用,亦可烹饪后佐食。除此外,含维生素A成分较多的中药还有白术、苍术、大枣、熟地、龙眼、玉竹、生地、枸杞、桑叶、蔓荆子、山萸肉、青蒿、通草、蚕砂、夜明砂、五加皮等,其中熟地、山萸、白术等还可用于治疗小儿“五软”、“五迟”。
维生素B1:又称抗脚气病因子、抗神经炎因子等。中药中的车前子、大豆、杏仁、防风等富含维生素B1,早在唐代《千金方》中就记载用大豆、小豆、乌豆等治疗脚气病,而现代医学证明豆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,对治疗脚气病确有效果。可将杏仁碾碎,与大米一起加水煮烂食用即可。
维生素C:能够治疗坏血病并且具有酸性,又称抗坏血酸。中药中的木瓜、芡实、马齿苋、藕节等富含维生素C,其中木瓜、芡实与铁剂合用有助于补血,而马齿苋和藕节则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,可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。除此外,大枣、山楂、罗汉果等也含有丰富的维C,日常可适量食用大枣、山楂进行补充,或将罗汉果以开水冲泡代茶饮亦可。
维生素D:与动物骨骼的钙化有关,故又称为钙化醇、抗佝偻病维生素,有坚固骨骼的作用,可用于预防儿童佝偻病和老年骨质疏松症。中药中的牛黄、鸡子黄等含有丰富的维D,可取适量百合加水三碗煮至两碗,再取鸡蛋两枚去清留黄,打散倒入百合汤内煮沸,加冰糖调味服用即可。
维生素E:又被称为生育酚。中药中富含维E的药材非续断、胡桃仁莫属,古代文献中记载治疗不孕症多选用续断,如著名的“寿胎丸”即以此为主药,就因其含有维生素E,可补肝肾、固冲任。除此外,菟丝子、黑芝麻等也因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而被视为驻颜美容要药。日常可取适量胡桃仁服用,生食、熟食均可,建议食用时不要剥掉表面的褐色薄皮。
维生素K:具有促进凝血的功能,故又称凝血维生素。中药中的雪兰花、芸香草等富含维K,日常可用开水冲泡芸香草代茶饮。
维生素P:能防止维生素C被氧化而受到破坏,增强维生素的效果,还能增强毛细血管壁防治瘀伤,并且有助于牙龈出血、因内耳疾病引起的浮肿或头晕的治疗等。中药中的连翘、槐花等富含维P,日常可用水煎槐花代茶饮,或将槐花与鲜马齿苋、粳米、红糖一起熬粥服用。
虽然中药在祛除疾病的同时,还能补充身体所缺乏的维生素,可谓是一举两得,但毕竟还是需要对药材有一定的了解,或者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。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,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?
随着各地陆续入冬,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,新冠、流感、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,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,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。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,但在中医的眼中,这些都属于外感。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
-
又容易上火又怕冷,“上热下寒”体质怎么调?
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,经常感觉下肢冰凉,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,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,身体特别“难伺候”。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“上热下寒”。“上热下寒”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,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,上部表现为热性
-
养生重在养脾胃(上)
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,不管有没有学医,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,比如:前三十年胃养人,后三十年人养胃;比如:脾胃是后天之本;比如:三分治七分养……,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。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?一、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
-
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”——滋补佳品黄精
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。《抱扑子》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。有补肾精气、滋养脾胃、醒肝美容、填脑髓、长肌肉、滋养五脏等功效,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。杜甫还留下诗句: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。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、
-
身体健康离不开“三通”
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,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,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。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,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。内在的统一、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。身体健康离不开“三通”。即是食道通、水道通、气道通,三道通畅
-
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
在先秦诸子中,儒家、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。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,重视人的精神自由,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。这种“贵生”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,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。先哲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十三章中提出“故贵身于天下,
-
每逢佳节......没吃多少也胖三斤?道医提醒:你可能是湿气重
很多人戏称自己“每逢佳节胖三斤”,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。还有的人很无辜,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,自己明明没吃多少,体重却只增不减。道医认为,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。一.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,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
-
手脚冰凉,暖不过来该怎么办?(上)
春天已到,乍暖还寒。马上就要春分了,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。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,手脚就会一直冰凉,甚至持续到现在。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,并不是一种病,但是在中医看来,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:出问题了,需要调理一下了。一、手脚冰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