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白肺”到底是个啥?
继“阳了个阳”和“各种姿势的布洛芬”之后,“白肺”一词成了新的热门,这几天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,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。大家都在担心,这究竟是个什么新的病种呢?还是新冠感染后的症状呢?
什么是白肺?
“白肺”是肺部影像学的一种描述。当肺部出现炎症和感染,肺泡被渗出液等填充,在X光检查下的表现就是肺部出现白色区域。
但并不是只要肺部出现了炎症就都叫白肺,一般来说,当肺部炎症较重、渗出液较多,并且白色的影像区域面积达到70%—80%时,在临床上才把它称为白肺。
白肺的一般表现为胸闷气短、呼吸不畅,患者血氧饱和度较低,因此会严重缺氧。
白肺的病因病机
现在人们都担心新冠会引发白肺,其实“阳了”并不等于就会“白肺”。现代医学总结造成白肺的原因有两个:肺部本身感染,以及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引发人体炎症反应。
而在中医理论中,新冠感染属于疫病范畴,从病程发展来看可分为初期、进展期、危重期三个阶段。
初期:《温疫论》中有载“温疫之为病,非风、非寒、非暑、非湿,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”,这种异气为瘟疫致病之源,多从口鼻入,具有传染性,发病迅速且传变快。疫毒之气从口鼻而入,经膜原侵犯上焦焦膜,因其有潜伏期,所以此时为伏邪。《湿热病篇》中记载“膜原为三焦之门户”,是人体上中两焦气化的出入口,湿疫毒邪侵犯膜原,三焦气机受阻,若正邪相抗,则有发热症状;若湿毒阻碍阳气,则有恶寒症状;若中焦气机升降失司,水湿代谢失常,则有纳差便溏、乏力倦怠、胸脘痞闷等症状。
所以新冠初期时,疫毒侵犯上焦焦膜是病机的核心,累及上焦焦膜,涉及肺卫气分为主要病变特点。
进展期:三焦是一个有形之腑,发病时虽有上、中、下三焦的侧重不同,但每每互相牵涉。湿毒疫气弥漫三焦,若正邪交争剧烈,则有高热不退的症状;若肺失宣降,津液失布以致湿毒化热,则有少痰咳嗽、或有黄痰、舌质红的症状;若上焦气机壅塞,则有胸闷气促、动则气喘的症状;若湿毒化热,胃肠气机不通,则有腹胀便秘、舌燥等症状。若湿毒化热以致内热炽盛,则会有高热症状;若邪入营血,血热扰心以致心神不安,则会有神昏谵语、口唇紫绀,或身发斑疹、舌质暗红等症状。
所以在新冠进展期,病变已经由肺间质影响到肺实质,从病机传变来看,湿毒疫邪已逐渐由上焦焦膜传至肺胃气分或阳明腑证。在此阶段,疫毒闭肺是疾病转归的关键,正若胜邪则病愈,正不敌邪则病重。
危重期:若病情在进展期内未得到有效的控制,湿热疫毒消耗大量津液,肺化源绝扰及心神,则会有身热骤降、气短喘息、呼吸困难的症状,且伴有神昏烦躁,此为津气欲脱之证;若病症进一步发展,则会有冷汗淋漓、四肢厥逆的症状,此为亡阳之证。
所以在新冠危重期,以肺间质纤维化为病变特点,肺间质大面积受累时即形成“白肺”。上焦焦膜是上焦阳气与水液运行的通路,焦膜受疫邪侵犯,水液阳气郁滞则化热,热与水结则形成结胸,肺气闭阻壅滞肺络,进而深入营血,内陷胸膈,从而形成白肺危及生命。
综上可见,新冠病毒的确会对肺部造成影响,但是直接形成白肺的概率不高,只是对有基础疾病的患者,尤其是有慢阻肺、结构性肺病、糖尿病、肥胖症等患者影响更大。所以在治疗方式上,不论西医还是中医,都应以截断白肺的发展为重点。
如何预警
为什么说是预警而不是预防呢?因为白肺病目前无法做到预防,所以建议有基础疾病的患者以及老年人,家中要备有血氧仪,可以随时监测血氧饱和度,一旦异常应及时就医。
在没有血氧仪的情况下,可以关注身体是否有乏力、头痛、厌食,肌肉和关节是否疼痛,局部有无咳嗽、咳痰、胸闷、气短、呼吸困难等现象。患者也可在平心静气的状态下进行自测,如果呼吸频率大于每分钟30次,或者在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心率大于每分钟120次,那么就需要警惕了,此时身体可能已经开始缺氧。
若是无法准确自测的老年人,家属可进行观察,是否存在呼吸急促口唇发紫、意识淡漠神志改变、易感疲惫、反应对答变慢等情况,如有则需及时去医院就诊。
身体健康是第一要务,值此特殊关口,希望大家都能平稳度过,无需恐慌,但也不要疏忽。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舌头放得好,妙处可不少(下篇)
上篇我们介绍了舌头的位置放不对,对人的外在容貌和健康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。这篇我们将着重介绍一下,如果舌头位置放好了,天长日久下来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?一、舌顶上腭对于道家修行的好处从道家修行养生的角度来说,舌顶上腭是老祖宗自古就传下
-
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”——滋补佳品黄精
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。《抱扑子》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。有补肾精气、滋养脾胃、醒肝美容、填脑髓、长肌肉、滋养五脏等功效,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。杜甫还留下诗句: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。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、
-
怎么吃能长寿?——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
怎么吃能长寿?——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饮食是维系生命的必要因素,也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。中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饮食文化,俗话说“民以食为天”,“人是铁,饭是钢,一顿不吃饿得慌”,甚至以前人们见面用“吃了没”打招呼。“吃”与每个人的性命息
-
首席补气要药——黄芪
最近有位朋友在用黄芪煮水喝,喝了几天遂来找小编询问,为什么喝了几天又是上火又是头晕失眠的,这黄芪不是补药么?黄芪确是补药,但补药也不是人人皆宜的,更不是随便吃随时补的。本文便带大家认识一下黄芪的正确用法。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区别黄芪在古时的本草
-
“二阳”来袭,孩子应该注意什么?
“五一”假期过后,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许多关于二阳的讨论。据北京疾控公布的第19周 (5月8日-14日)的数据,新冠感染连续3周超越流感,重返法定传染病病种排名第一。钟南山院士分析说,基于seirs模型的预测显示,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将
-
道医带你识本草:是什么决定了一味药的属性?
有一天,仙人命令童子将山中能做药材的草木都采回来,童子空手而归,仙人问其原因,童子答曰:“满山皆药,无从采起。”在高明的医者眼中,宇宙万物皆可为药,也皆可不为药,全在于万物的属性是否对症。如对症下药,砒霜水银也能药到病除;如用药不当,人参灵
-
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?
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?时令已经到了深秋,层林尽染,漫江碧透,别有一番美景。秋天是个美丽浪漫的季节,但是秋天也是个干燥的季节。很多人一觉醒来都会感到口干舌燥,喝水也不感到滋润;鼻腔有干燥感,一不小心还出血;喉咙也痒痒的,频频干咳,有时有少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