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弱之人春天养生注意事项
春天气温忽高忽低,温暖潮湿的气候适宜细菌、病毒繁殖,很容易流行感冒。特别是今年,气候反常,春节之后温度变化频繁,一会气温逼近夏季,一会气温又大幅降低,伴随着甲流大范围出现。可是,大家有没有发现,面对同样的大环境,不同的人群对疾病的抵抗力却大有差异。有些人无论刮风下雨都不会生病,而有些人却总是反复感冒。这是为什么呢?
中医《内经》中讲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“邪气所凑,其气必虚”,也就是说,疾病的发生与体质有很大关系。尤其气虚体质的人很容易感冒,且缠绵难愈。因此,体质较弱的人在春天要格外注意养生防病。
注意起居。
《内经》中说:“春三月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……养生之道也。”气虚体弱之人应早睡早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,切不可熬夜贪玩,耗损精神,这会让身体元气得不到充分的调整恢复,造成虚上加虚的后果。还要注意克服“懒”字,不要在室内一呆一天、久坐久卧不动,要多做户外活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做操、打太极拳、练习八段锦等,以促进气血运行,保养肺脾两脏。
饮食养生。
体质弱的人宜多吃性平偏温、具有补益作用的食品。蔬菜果品类有扁豆、红薯、土豆、莲藕、香菇、淮山、莲子、白果、芡实、大枣、葡萄干、苹果、龙眼肉、橙子等,肉类有鸡肉、猪肚、牛肉、羊肉等,水产类有淡水鱼、泥鳅、黄鳝等,调味类有麦芽糖、蜂蜜等,谷类有糯米、小米、小麦等。
注意“春捂”。
“春捂”其实是从古时候传承下来的一种生活习惯,俗语中说“二月休把棉衣撇,三月还有梨花雪”,意思是在二月和三月的时候,都有可能出现低温的情况,这就很有“春捂”的必要了。春季人体血管舒张、汗孔疏松,若骤然减衣,极易“寒邪入里”引起感冒。中医认为“春来背不可寒”“寒从脚下起”,从人体的血液循环来看,下肢比上身弱,所以体弱之人尤其要注意适时增减衣服,切不可一下减得过多,要注意背部和下肢的保暖。上衣可根据天气穿得稍薄一点,下身最好等气温稳定、早晚温差比较小了再逐步减少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办公室工作人群,有些素来体弱的人习惯进了房间就脱下外套,穿着单薄的衣服工作,出房间在楼内活动也不穿外衣,一旦受了风或是散了汗,立即就“中招”感冒。这提醒我们,宁愿稍微穿多点、出点汗,也要小心谨慎防止风邪入体。
药物养生。
体弱之人可服用一些中药或中成药调理身体,提高自身抵抗力。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经方,供大家参考。四君子汤(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炙甘草)是中医健脾益气的代表方,气虚之人可用于补脾养肺、提高体质;如果对温差适应性差,气候变化就打喷嚏、反复感冒、多汗、皮肤过敏等可用玉屏风散(黄芪、白术、防风)养肺固表;如果血压低、面白、头晕、内脏下垂可用补中益气汤;如果食欲差,易腹泻、腹胀可用香砂养胃丸;如果失眠睡不好、吃不好、脸黄、心慌、记忆力下降、工作效率低可以吃归脾丸。这些临床常用的补气方剂可根据症状选择。需要提醒的是,药补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,切不可盲目乱用,以免适得其反。
一年之计在于春,春季养生是打牢身体基础的重要时节,愿大家抓住时机,获得健康!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唉声叹气影响运气?疏肝解郁了解一下
唉声叹气影响运气?疏肝解郁了解一下在面临压力、悲伤、沮丧的情况下,很多人都会叹气。有一种说法,唉声叹气影响运气,甚至还有人说“一叹穷三年”,有道理吗?经常唉声叹气,反映出一种相对消极的心态,可能会影响到自身生活状态,以及面对问题时的看法和选
-
道医健康学堂:春季养肝护眼正当时
随着清明节气已过,春天的氛围已越来越浓,万物焕发出勃勃生机,青草吐翠,树木染绿,鲜花盛开,气温的回升也使人感觉到温暖,而就在这本应让人心情舒畅的季节中,却有不少人面临着眼部的疾病,如眼睛干涩、红肿胀痛、异物感、迎风流泪等,春季似乎成为了各类
-
夏至一阴生,当饮姜茶,切勿做这三件事!
“处处闻蝉响,须知五月中。龙潜淥水穴,火助太阳宫。过雨频飞电,行云屡带虹。蕤宾移去后,二气各西东。”唐朝元稹《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》一诗,言明了夏至的气候。夏至节气十五天,每五日一候,有三候,分别是鹿角解,蝉始鸣,半夏生。鹿角脱落,蝉蜕上树
-
以花养人——“百花之王”牡丹
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”。牡丹是我国特有花卉,原产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陵中。自南北朝起牡丹已经开始被人工栽培作为观赏花卉。牡丹不仅可作为观赏植物,同时也具有营养保健功效,牡丹的根、花均可入药,是不折不扣的“养生花”。牡
-
道医教你四时养生——秋养肺
立秋,标志着炎热的天气即将过去,秋天已经来临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曰:“夫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此天道之大经也。”秋季养生保健对于调节身体状态,积蓄能量做好过冬准备,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那么,秋季养生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哪个方面呢?关于这个问题,
-
“三高”人群夏季养生有讲究
夏季高温、高湿的气候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将产生很大影响,尤其是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“三高”人群,做好夏季保健,对安度盛夏尤为重要。冷食不过贪。过食生冷食物容易湿邪困脾,伤及胃阳,亦能阻碍阳气的外达。湿邪困脾会出现倦怠乏力、四肢发凉等症状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