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弱之人春天养生注意事项
春天气温忽高忽低,温暖潮湿的气候适宜细菌、病毒繁殖,很容易流行感冒。特别是今年,气候反常,春节之后温度变化频繁,一会气温逼近夏季,一会气温又大幅降低,伴随着甲流大范围出现。可是,大家有没有发现,面对同样的大环境,不同的人群对疾病的抵抗力却大有差异。有些人无论刮风下雨都不会生病,而有些人却总是反复感冒。这是为什么呢?
中医《内经》中讲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“邪气所凑,其气必虚”,也就是说,疾病的发生与体质有很大关系。尤其气虚体质的人很容易感冒,且缠绵难愈。因此,体质较弱的人在春天要格外注意养生防病。
注意起居。
《内经》中说:“春三月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……养生之道也。”气虚体弱之人应早睡早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,切不可熬夜贪玩,耗损精神,这会让身体元气得不到充分的调整恢复,造成虚上加虚的后果。还要注意克服“懒”字,不要在室内一呆一天、久坐久卧不动,要多做户外活动,如散步、慢跑、做操、打太极拳、练习八段锦等,以促进气血运行,保养肺脾两脏。
饮食养生。
体质弱的人宜多吃性平偏温、具有补益作用的食品。蔬菜果品类有扁豆、红薯、土豆、莲藕、香菇、淮山、莲子、白果、芡实、大枣、葡萄干、苹果、龙眼肉、橙子等,肉类有鸡肉、猪肚、牛肉、羊肉等,水产类有淡水鱼、泥鳅、黄鳝等,调味类有麦芽糖、蜂蜜等,谷类有糯米、小米、小麦等。
注意“春捂”。
“春捂”其实是从古时候传承下来的一种生活习惯,俗语中说“二月休把棉衣撇,三月还有梨花雪”,意思是在二月和三月的时候,都有可能出现低温的情况,这就很有“春捂”的必要了。春季人体血管舒张、汗孔疏松,若骤然减衣,极易“寒邪入里”引起感冒。中医认为“春来背不可寒”“寒从脚下起”,从人体的血液循环来看,下肢比上身弱,所以体弱之人尤其要注意适时增减衣服,切不可一下减得过多,要注意背部和下肢的保暖。上衣可根据天气穿得稍薄一点,下身最好等气温稳定、早晚温差比较小了再逐步减少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办公室工作人群,有些素来体弱的人习惯进了房间就脱下外套,穿着单薄的衣服工作,出房间在楼内活动也不穿外衣,一旦受了风或是散了汗,立即就“中招”感冒。这提醒我们,宁愿稍微穿多点、出点汗,也要小心谨慎防止风邪入体。
药物养生。
体弱之人可服用一些中药或中成药调理身体,提高自身抵抗力。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经方,供大家参考。四君子汤(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炙甘草)是中医健脾益气的代表方,气虚之人可用于补脾养肺、提高体质;如果对温差适应性差,气候变化就打喷嚏、反复感冒、多汗、皮肤过敏等可用玉屏风散(黄芪、白术、防风)养肺固表;如果血压低、面白、头晕、内脏下垂可用补中益气汤;如果食欲差,易腹泻、腹胀可用香砂养胃丸;如果失眠睡不好、吃不好、脸黄、心慌、记忆力下降、工作效率低可以吃归脾丸。这些临床常用的补气方剂可根据症状选择。需要提醒的是,药补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,切不可盲目乱用,以免适得其反。
一年之计在于春,春季养生是打牢身体基础的重要时节,愿大家抓住时机,获得健康!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,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?
随着各地陆续入冬,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,新冠、流感、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,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,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。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,但在中医的眼中,这些都属于外感。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
-
又容易上火又怕冷,“上热下寒”体质怎么调?
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,经常感觉下肢冰凉,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,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,身体特别“难伺候”。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“上热下寒”。“上热下寒”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,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,上部表现为热性
-
养生重在养脾胃(上)
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,不管有没有学医,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,比如:前三十年胃养人,后三十年人养胃;比如:脾胃是后天之本;比如:三分治七分养……,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。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?一、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
-
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”——滋补佳品黄精
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。《抱扑子》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。有补肾精气、滋养脾胃、醒肝美容、填脑髓、长肌肉、滋养五脏等功效,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。杜甫还留下诗句: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。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、
-
身体健康离不开“三通”
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,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,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。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,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。内在的统一、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。身体健康离不开“三通”。即是食道通、水道通、气道通,三道通畅
-
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
在先秦诸子中,儒家、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。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,重视人的精神自由,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。这种“贵生”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,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。先哲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十三章中提出“故贵身于天下,
-
每逢佳节......没吃多少也胖三斤?道医提醒:你可能是湿气重
很多人戏称自己“每逢佳节胖三斤”,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。还有的人很无辜,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,自己明明没吃多少,体重却只增不减。道医认为,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。一.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,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
-
手脚冰凉,暖不过来该怎么办?(上)
春天已到,乍暖还寒。马上就要春分了,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。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,手脚就会一直冰凉,甚至持续到现在。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,并不是一种病,但是在中医看来,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:出问题了,需要调理一下了。一、手脚冰凉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