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倒春寒遇上五一假期,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?
一、春捂恰到好处“春捂秋冻”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生活中总结所得的养生经验。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0℃以下时就需要捂,若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,就需先增添衣物捂起来,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。最好采用洋葱式穿衣法,内层可穿排汗功能良好的衣物,中层衣物保暖,最外层防水防风,应付天气变化。视场合与温度,可一层层加上去或脱下来。哮喘、冠心病等患者更应在春天多穿些,以免一不小心旧病复发。二、适度户外锻炼春季是进行体育锻炼的黄金时节。当春暖花开、阳光明媚时,要经常进行户外锻炼,如太极拳、健身操、放风筝、踏青爬山等,能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,有利于抵抗“倒春寒”的侵袭,并为全年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打下基础。进行锻炼的时候,需要注意遵从寒冷季节作息,“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,锻炼的时间要选择太阳出来或气温较高的时段进行(上午10时—12时,下午2—4时),避免早晚气温低或者雨雪天气对身体造成损害。三、适时室内通风倒春寒期间因为天气寒冷,很多朋友都把门窗紧紧的关着,但是这样会造成室内空气不流通,容易让抵抗力差的人感染上疾病。白天可在中午气温较高的时候,开窗通风换气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阳光充足。同时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,也有利于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。四、饮食多食辛温春季饮食宜清淡、甘、温,避免食用过多油炸和肥甘厚腻的食品。倒春寒的时节适当多吃些味辛性温、入肺经的食物。因为温能补阳,辛能发阳,入肺经又可以使皮毛的汗孔打开,有助于体内寒湿之邪的发散,可适当喝姜茶/汤,增加大蒜、洋葱、芹菜等食物,葱、姜、蒜这些辛味菜类食物可疏风散寒,帮助人体杀菌防病。希望大家都能做好充分的出行准备,防寒保暖,度过一个健康、愉快的五一假期。文字整理/三莉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,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?
随着各地陆续入冬,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,新冠、流感、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,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,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。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,但在中医的眼中,这些都属于外感。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
-
又容易上火又怕冷,“上热下寒”体质怎么调?
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,经常感觉下肢冰凉,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,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,身体特别“难伺候”。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“上热下寒”。“上热下寒”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,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,上部表现为热性
-
养生重在养脾胃(上)
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,不管有没有学医,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,比如:前三十年胃养人,后三十年人养胃;比如:脾胃是后天之本;比如:三分治七分养……,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。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?一、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
-
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”——滋补佳品黄精
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。《抱扑子》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。有补肾精气、滋养脾胃、醒肝美容、填脑髓、长肌肉、滋养五脏等功效,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。杜甫还留下诗句: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。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、
-
身体健康离不开“三通”
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,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,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。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,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。内在的统一、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。身体健康离不开“三通”。即是食道通、水道通、气道通,三道通畅
-
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
在先秦诸子中,儒家、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。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,重视人的精神自由,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。这种“贵生”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,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。先哲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十三章中提出“故贵身于天下,
-
每逢佳节......没吃多少也胖三斤?道医提醒:你可能是湿气重
很多人戏称自己“每逢佳节胖三斤”,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。还有的人很无辜,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,自己明明没吃多少,体重却只增不减。道医认为,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。一.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,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
-
手脚冰凉,暖不过来该怎么办?(上)
春天已到,乍暖还寒。马上就要春分了,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。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,手脚就会一直冰凉,甚至持续到现在。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,并不是一种病,但是在中医看来,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:出问题了,需要调理一下了。一、手脚冰凉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