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夏之交养生注意事项
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,清明断雪,谷雨断霜,谷雨之后气温回升加快,处于春夏交替之季。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秋冬养阴,春夏养阳。人体在不同的季节养的气也不一样,那么春夏之交养生应注意哪些事项呢?
一、饮食调养
饮食上增甘减酸,重在养阳。中医认为五味入五脏,酸入肝,甘入脾。春夏之交若多吃酸,会使得春季本就偏亢的肝气更旺,损害脾胃之气,使得随之而来的夏季,体内脾虚湿盛越发加重。而甜入脾,多吃大枣、红糖、山药、茯苓、莲子、芡实、赤小豆、薏仁等食物能起到补脾益气,祛湿养肝的作用。春夏之交在饮食上还应多吃一些温补、生发阳气的食物,如桂圆、生姜、韭菜、大蒜、芥末、鲫鱼等。如果有口苦、喉咙疼痛等上火迹象,可以泡些金银花茶饮用。特别注意一点,春夏之交寒凉的食物如冰淇淋、冷饮等不宜多吃,否则寒气聚集体内伤及脾胃,会导致夏季脾虚湿盛,加重身体不适。
二、保暖护阳
中医养生有“春捂”一说。“春捂”就是春天要稍微多穿点,日常穿着以微汗为宜,重点做好双脚和腿部保暖,裤子和袜子不可过早减少。做户外运动多出点汗不要紧,捂点汗出来才能养阳。晚上要常泡热水脚,睡觉时也应该盖厚一点。而夏季到来时则不能贪凉,衣服脱得太快不利于养阳,更不能开空调对着吹冷气,在空调房里也以微汗为宜。吃冷饮时放慢速度,一次不要吃太多。每隔半个月,专门吃点热性食物,以补充脾胃之阳。
三、睡眠养肝
春夏之季万物阳气升发,人体阳气也顺应自然,向上向外疏发。由于人体皮肤腠理逐渐舒展,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,汗腺分泌增多,各器官负荷增加,身体易困乏。在人体内,肝司疏泄,春季肝木当令,肝功能失调的人会出现情绪不好,常爱流泪,眼睛胀痛,指甲无光等症状,严重的会气血淤滞,百病丛生。而春夏养生睡眠对于调理肝脏作用十分重要。具体来说就是睡好子午觉,夜晚11点前要睡觉,这时候容易进入深度睡眠,获得良好的休息。每天中午要坚持睡30分钟至1小时,既可以避开暑热,也能够补足精神、恢复元气。
四、亲近自然
春夏之交应当注意多到户外运动,与自然亲密接触。每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、慢跑、做体操、打太极拳、舞剑、打球、郊游和爬山等运动方式。运动时间宜选择每天阳气增长最快的时候,即早晨的5点-7点为宜。有条件的话可多出去踏青、春游、散步、登山等户外活动。运动量要适宜,要求微微出汗,不要大汗淋漓。而且运动后出汗不应立刻洗冷水澡,也不应吹空调,不要让冷气将阳气浇灭。还可以采取按摩拍打健身的方式,调理身体。
拍打捏脊:手指并拢,掌心部位中空,从肩颈部位向下拍打到腰骶部位。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,提起背部脊柱两侧的皮肤和筋膜,从腰骶部位向上捏到肩背部。拍打和捏脊可每天1次,每次3-5遍,。
按揉气冲穴:此穴下边有一根跳动的动脉。先按揉气冲穴,后按揉动脉,一松一按,交替进行,一直按揉到腿脚有热气下流的感觉为佳。
总之,春夏交替季气候变化会呈现出冷热交替、大起大落的特征,需要我们积极适应,全方位调整身心,如此才能顺乎自然、保持健康。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唉声叹气影响运气?疏肝解郁了解一下
唉声叹气影响运气?疏肝解郁了解一下在面临压力、悲伤、沮丧的情况下,很多人都会叹气。有一种说法,唉声叹气影响运气,甚至还有人说“一叹穷三年”,有道理吗?经常唉声叹气,反映出一种相对消极的心态,可能会影响到自身生活状态,以及面对问题时的看法和选
-
道医健康学堂:春季养肝护眼正当时
随着清明节气已过,春天的氛围已越来越浓,万物焕发出勃勃生机,青草吐翠,树木染绿,鲜花盛开,气温的回升也使人感觉到温暖,而就在这本应让人心情舒畅的季节中,却有不少人面临着眼部的疾病,如眼睛干涩、红肿胀痛、异物感、迎风流泪等,春季似乎成为了各类
-
夏至一阴生,当饮姜茶,切勿做这三件事!
“处处闻蝉响,须知五月中。龙潜淥水穴,火助太阳宫。过雨频飞电,行云屡带虹。蕤宾移去后,二气各西东。”唐朝元稹《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》一诗,言明了夏至的气候。夏至节气十五天,每五日一候,有三候,分别是鹿角解,蝉始鸣,半夏生。鹿角脱落,蝉蜕上树
-
以花养人——“百花之王”牡丹
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”。牡丹是我国特有花卉,原产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陵中。自南北朝起牡丹已经开始被人工栽培作为观赏花卉。牡丹不仅可作为观赏植物,同时也具有营养保健功效,牡丹的根、花均可入药,是不折不扣的“养生花”。牡
-
道医教你四时养生——秋养肺
立秋,标志着炎热的天气即将过去,秋天已经来临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曰:“夫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此天道之大经也。”秋季养生保健对于调节身体状态,积蓄能量做好过冬准备,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那么,秋季养生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哪个方面呢?关于这个问题,
-
“三高”人群夏季养生有讲究
夏季高温、高湿的气候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将产生很大影响,尤其是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“三高”人群,做好夏季保健,对安度盛夏尤为重要。冷食不过贪。过食生冷食物容易湿邪困脾,伤及胃阳,亦能阻碍阳气的外达。湿邪困脾会出现倦怠乏力、四肢发凉等症状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