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子不通气?妙招来啦!(附点穴治疗方案)
最近有“抵抗力差”的朋友在后台问诊,认为自己抵抗力差,容易感冒,可经过沟通辨证,发现其实并非感冒,而可能是慢性鼻炎!
下面小编为大家讲解慢性鼻炎的特点,帮助大家判断自己究竟是感冒还是鼻炎。
首先,慢性鼻炎的鼻塞特点有两个:间歇性、交替性。
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个困扰,一犯起来,鼻塞导致呼吸困难,行走坐卧都不顺畅。
间歇性的鼻塞是白天、夏季、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,而夜间、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。交替性鼻塞则是在侧卧时下侧鼻腔阻塞,上侧鼻腔通 气较好,当转向另一侧卧位时,另一侧鼻腔又出现鼻塞。
其次,慢性鼻炎也会流涕,这也是为何有些人误认为是感冒,而非鼻炎。但慢性鼻炎多为半透明的黏液性鼻涕,感冒患者的鼻涕或发白、或发黄,黏稠度也更高。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,如果有继发感染,鼻涕可有脓涕的现象。鼻涕可向后经后鼻孔流入咽喉部,引起咽喉不适、多“痰"及咳嗽等症状。需要特别注意,如果病患年龄较小,小儿患者由于鼻涕长期刺激鼻前庭及上唇,可出现鼻前庭炎及湿疹,而普通感冒是不会引发湿疹的。
第三,由于鼻塞,可有间断嗅觉减退、头痛不适及说话时鼻音等情况出现。普通感冒患者会觉得味觉减退,而嗅觉如常。
第四,慢性鼻炎其主要特点是炎症持续三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,迁延不愈,间歇期亦不能恢复正常。而普通感冒通常恢复周期在一周到两周,即可有明显好转。慢性鼻炎往往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,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,分泌物增多,鼻黏膜肿胀或增厚等障碍,不会像感冒出现周身无力、胃寒怕风等等情况。
但吹风的确会加重慢性鼻炎,这又是为什么呢?
中医上讲,肺开窍于鼻,鼻涕是“痰”证的表现,当肺气虚弱,且有寒气侵袭不散,肺的宣发功能不足,就容易驻留痰湿。因此,慢性鼻炎往往是反复感冒,并使用了大量的寒性药物,例如抗生素类药物之后造成或者诱发的。
所以在治疗和日常保养方面,需要注意扶阳、驱寒,锻炼肺功能。
每天进行35-40分钟的有氧运动,跳绳、跑步、扩胸运动等,让自己的运动心率保持在110-150次/分钟,都对于肺部的功能提升很有好处。如果无法做到坚持锻炼,那么本文为大家提供一组专门治疗慢性鼻炎的穴位,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按摩调理,持之以恒,必能有很好的效果。
四时养生,饮食丰富,在饮食之外,用道医合乎天时、顺时而为的思路,配出组合的穴位方案,达到自我调养脾胃,治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。
1、穴位:迎香、风池、风门、外关、木穴、灵谷、大白。
2、自由搭配,每次选取穴位3-4个。
3、调理时间:每天空闲时即可,每次30-45分钟
4、操作手法:用点穴工具(无专业工具,可以用筷子、笔等代替)或者手指远端指腹,点按穴位,每个穴位300-500次。
初点穴时,可能有酸、痛、胀的感觉,点按一段时间后,穴位刺激感会减弱,局部皮肤可能发红发热,鼻塞会得到大幅缓解。
因为慢性鼻炎往往是久病之症,因此在点穴按摩时,也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,脸部和手部的穴位可以快速缓解鼻塞,持久按摩,还能刺激肺气运转,令身体逐渐恢复健康。
穴位之妙,妙在无毒,比起入口之药,用这种自愈的方式,更加能够激发人的活力。诚意推荐,诸君可收藏此文,备以不时之需。
欢迎关注,为您提供更多治疗方案,期期精彩。
返回列表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舌头放得好,妙处可不少(下篇)
上篇我们介绍了舌头的位置放不对,对人的外在容貌和健康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。这篇我们将着重介绍一下,如果舌头位置放好了,天长日久下来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?一、舌顶上腭对于道家修行的好处从道家修行养生的角度来说,舌顶上腭是老祖宗自古就传下
-
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”——滋补佳品黄精
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。《抱扑子》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。有补肾精气、滋养脾胃、醒肝美容、填脑髓、长肌肉、滋养五脏等功效,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。杜甫还留下诗句: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。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、
-
怎么吃能长寿?——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
怎么吃能长寿?——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饮食是维系生命的必要因素,也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。中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饮食文化,俗话说“民以食为天”,“人是铁,饭是钢,一顿不吃饿得慌”,甚至以前人们见面用“吃了没”打招呼。“吃”与每个人的性命息
-
首席补气要药——黄芪
最近有位朋友在用黄芪煮水喝,喝了几天遂来找小编询问,为什么喝了几天又是上火又是头晕失眠的,这黄芪不是补药么?黄芪确是补药,但补药也不是人人皆宜的,更不是随便吃随时补的。本文便带大家认识一下黄芪的正确用法。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区别黄芪在古时的本草
-
“二阳”来袭,孩子应该注意什么?
“五一”假期过后,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许多关于二阳的讨论。据北京疾控公布的第19周 (5月8日-14日)的数据,新冠感染连续3周超越流感,重返法定传染病病种排名第一。钟南山院士分析说,基于seirs模型的预测显示,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将
-
道医带你识本草:是什么决定了一味药的属性?
有一天,仙人命令童子将山中能做药材的草木都采回来,童子空手而归,仙人问其原因,童子答曰:“满山皆药,无从采起。”在高明的医者眼中,宇宙万物皆可为药,也皆可不为药,全在于万物的属性是否对症。如对症下药,砒霜水银也能药到病除;如用药不当,人参灵
-
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?
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?时令已经到了深秋,层林尽染,漫江碧透,别有一番美景。秋天是个美丽浪漫的季节,但是秋天也是个干燥的季节。很多人一觉醒来都会感到口干舌燥,喝水也不感到滋润;鼻腔有干燥感,一不小心还出血;喉咙也痒痒的,频频干咳,有时有少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