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步当车以养生
安步当车”这个成语出自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,讲的是战国时期有位叫颜斶的隐士拒绝齐宣王的名利诱惑,只愿安步以当车,无罪以当贵,清静贞正以自虞的故事。在历史文化演进中,安步当车除了用来形容能够安守贫贱生活外,逐渐被赋予了养生的内涵,引申为以从容步行来代替乘车,能够有益身体健康。
中国古人十分重视步行养生,提出了涉及速度、时间、距离等多方面的系统理论,对于现代养生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
一、时常散步,饭后宜行。
人体需要经常运动以达到气机舒畅的目的。有人说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篇》中提出“春三月……广步于庭”,是不是就是指春季才能散步?这样理解就是想偏了,古人如此表述只是强调春季万物复苏,应通过步行来调动身体机能以合天时。常言到“日行千步人难老”,步行养生无需拘泥于场地、时间的限制,特别是长时间坐办公室工作的年轻人、在家休养的老年人和孕妇,都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时常步行。《老老恒言·散步》指出:“坐久则络脉滞,居常无所事,即于室内时时缓步,盘旋数十匝,使筋骸活动,络脉乃得流通。”这就是说,即使在室内小范围、短时间的步行锻炼也有“流通络脉”的功效,积少成多,对于身体健康是很有好处的。《医灯续焰·胎产杂述》指出:“妊娠临月,最要安神定虑。常步履。”孕妇经常步行可达到宁心安神的目的,对于胎儿生长发育很有好处。另外,饭后也是步行养生的最佳时间,俗话说“饭后百步走,能活九十九”,这是有深刻的医学理论依据的。《养性延命录·教诫篇》指出:“饱食,不用坐与卧,欲得行步,务作以散之。不尔,使人得积聚不消之疾,及手足痹蹶,面目黧皯,必损年寿也。”饭后散步在消食积的同时,可调和营卫,理气健中,预防痹证等疾病。
二、步速忌急,强度适中。
养生应以不伤为本,如果运动过度损耗身体,那就不是养生而是伤身了。《万病回春·云林暇笔》强调:“步履以安为主。”这个“安”字主要是指两个方面:一方面,步行速度不宜过快。《摄生三要·养气》云:“养气者,行欲徐而稳,立欲定而恭”,缓步慢行方能怡情养气,现在社会上流行“暴走团”,这种快速行走往往造成腿部关节的损伤,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元气充养。另一方面,每次步行的距离不宜过长,时间不宜过久。《养生类要·陶真人卫生歌》指出:“久行伤肝损筋,久立伤肾损骨。”适当的步行锻炼可舒筋健足,但久行久立则会对筋骨、肝肾造成损伤。那么如何判断是否已“久行”或“疾步”呢?这一点可用是否“气乏气喘”来衡量,如果在步行时感觉乏力、气喘,就应该放慢速度或稍事休息。特别是在饭后步行时,更应该注意不可疾步快走、距离过远,因为这样会影响消化,长此以往会造成脾胃虚弱。
三、调整呼吸,少言寡语。
养生多强调形神兼养。在步行过程中,呼吸是养神的重要环节。中国传统养生呼吸之术提倡平心静气,鼻吸口吐,深吸浅呼。《养性延命录·服气疗病篇第四》云:“谓鼻纳气为生,口吐气为死也。……常令鼻纳口吐,所谓吐故纳新也。”用现代运动养生观点看,这种深呼吸配合步行,其实就是一种很好有氧运动,有利于脏腑、组织、细胞充分代谢、推陈出新。《老老恒言·散步》云:“凡行步时,不得与人语,欲语须住足,否则令人失气”。步行时如果频繁说话甚至唱歌,那肯定不可能注重呼吸了,这样就会导致气机不通畅,影响养生效果。理解了这一点,就应该知道,散步时要注意静默缓行,少与人交谈。
综上所述,相对于太极拳、八段锦等养生运动而言,步行养生学习的门槛极低,更加适合于大众日常,上下班、工作中、茶余饭后,只要有点空闲,都可以安步当车,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。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,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?
随着各地陆续入冬,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,新冠、流感、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,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,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。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,但在中医的眼中,这些都属于外感。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
-
又容易上火又怕冷,“上热下寒”体质怎么调?
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,经常感觉下肢冰凉,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,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,身体特别“难伺候”。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“上热下寒”。“上热下寒”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,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,上部表现为热性
-
养生重在养脾胃(上)
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,不管有没有学医,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,比如:前三十年胃养人,后三十年人养胃;比如:脾胃是后天之本;比如:三分治七分养……,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。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?一、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
-
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”——滋补佳品黄精
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。《抱扑子》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。有补肾精气、滋养脾胃、醒肝美容、填脑髓、长肌肉、滋养五脏等功效,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。杜甫还留下诗句: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。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、
-
身体健康离不开“三通”
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,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,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。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,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。内在的统一、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。身体健康离不开“三通”。即是食道通、水道通、气道通,三道通畅
-
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
在先秦诸子中,儒家、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。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,重视人的精神自由,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。这种“贵生”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,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。先哲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十三章中提出“故贵身于天下,
-
每逢佳节......没吃多少也胖三斤?道医提醒:你可能是湿气重
很多人戏称自己“每逢佳节胖三斤”,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。还有的人很无辜,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,自己明明没吃多少,体重却只增不减。道医认为,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。一.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,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
-
手脚冰凉,暖不过来该怎么办?(上)
春天已到,乍暖还寒。马上就要春分了,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。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,手脚就会一直冰凉,甚至持续到现在。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,并不是一种病,但是在中医看来,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:出问题了,需要调理一下了。一、手脚冰凉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