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积食怎么办?道医轻松来应对
很多家长都碰到这样的情况,自己的孩子突然就不想吃奶或是饭菜,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,且嘴里有酸腐味,可能还会便秘、烦躁不安(夜间哭闹或呕吐)等症状。当小儿有以上症状,就是传统医学所指的“小儿积食”症。
积食,就是孩子食物吃的过多,超过了小儿脾胃所能承受的范围,损伤脾胃,导致脾胃功能低下而出现的疾病症状。相当于西医所说的「小儿消化功能紊乱」或「功能性消化不良」。
若不及时治疗,积食日久,气血生化不足,则会导致小儿营养不良,甚至影响生长发育。
一、小儿食积的表现:
厌食。“伤食者,必恶食;内有所积,外必有所恶”。由于积食造成食物堆积在胃里,胃不能再受纳,孩子就表现出没有胃口,即使对喜爱的食物提不起兴趣。
口臭及舌苔白厚腻。《黄帝内经》记载,舌为脾胃之外候,苔乃胃气之熏蒸。胃功能正常,则化物不藏,舌苔薄而浅白。当胃内积食,胃气携胃内多余食气上升,则表现为舌苔厚腻,口中伴有酸腐臭味。
夜卧不安。《黄帝内经》有言“胃不和则卧不安”。积食的孩子,睡觉喜欢趴着,且晚上睡觉会翻来滚去,比较小的孩子,还会夜里哭闹不止。
腹胀。没吃什么食物,肚子也很胀。
大便恶臭。古人有言“臭如败卵”,大便如腐败的臭鸡蛋味道。
大便异常。胃内积食,食物残渣消化慢,在肠道内停留过久,水分被吸收,形成的粪便干、硬,导致出现大便干结或排出困难。有些孩子还会因为消化不良,形成腹泻。
二、引起积食的内因:
小儿”脏腑娇嫩,形气未充“。在五脏六腑各方面功能还都不完善,在消化方面就突出表现为脾胃娇嫩,消化功能弱。
三、引起食积的外因:
《黄帝内经》中记载: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”。
喂养不当、进食无定时定量、饥饱无常,从而损伤小儿的脾胃,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,吃进去的食物难以消化吸收,滞留于胃肠,从而引发积食。
若同时过多喂给生冷油腻之食物,则进一步损伤脾胃,使脾胃运化功能失职,加重积食。
四、道医如何防治积食?
古训有言”欲得小儿安,常要三分饥与寒“。”三分饥“,就是让小孩子吃到七分饱,留三分余地,保持七分饱,脏腑不容易损伤。
捏脊。晋朝道医葛洪在《肘后备急方》中称之为“拈脊骨皮法”:“拈取脊骨皮,深取痛引之,从龟尾至顶乃止,未愈更为之“。捏起脊骨的皮肤,提起来,若积食则稍微会有一点痛,边捻动边向上走,从下向上做,从龟尾一直捏到与肩平。重复至皮肤微微发红为止,一般5遍即可。捏脊具有调阴阳、理气血、和脏腑、通经络,强身健体的作用。
揉板门,在手掌大鱼际位置,力度适中,平时揉2~3分钟,揉板门可健脾和胃、消食导滞,可以解决孩子脾胃蠕动慢、吸收功能差,胃动力不足的问题。
运内八卦,孩子掌面上的掌心外围区域做顺时针方向运转,力度要非常轻柔,划过掌面后有一种痒痒的感觉,具有健脾和胃、消食导滞的作用。
掐四缝指。捏双手的四缝指各50次,力度以孩子稍有痛感但能接受为宜,一日一次。掐四缝指,能行气消积。
吃饭是一件自由的事,孩子想吃就吃,不想吃的时候,家长也不要逼迫,要放下孩子不吃饭的焦虑,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,让孩子少吃零食,因为担心孩子错过正餐饿肚子而在家里准备很多零食,百害而无一利。
(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,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?
随着各地陆续入冬,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,新冠、流感、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,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,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。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,但在中医的眼中,这些都属于外感。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
-
又容易上火又怕冷,“上热下寒”体质怎么调?
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,经常感觉下肢冰凉,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,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,身体特别“难伺候”。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“上热下寒”。“上热下寒”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,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,上部表现为热性
-
养生重在养脾胃(上)
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,不管有没有学医,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,比如:前三十年胃养人,后三十年人养胃;比如:脾胃是后天之本;比如:三分治七分养……,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。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?一、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
-
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”——滋补佳品黄精
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。《抱扑子》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。有补肾精气、滋养脾胃、醒肝美容、填脑髓、长肌肉、滋养五脏等功效,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。杜甫还留下诗句: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。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、
-
身体健康离不开“三通”
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,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,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。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,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。内在的统一、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。身体健康离不开“三通”。即是食道通、水道通、气道通,三道通畅
-
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
在先秦诸子中,儒家、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。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,重视人的精神自由,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。这种“贵生”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,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。先哲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十三章中提出“故贵身于天下,
-
每逢佳节......没吃多少也胖三斤?道医提醒:你可能是湿气重
很多人戏称自己“每逢佳节胖三斤”,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。还有的人很无辜,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,自己明明没吃多少,体重却只增不减。道医认为,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。一.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,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
-
手脚冰凉,暖不过来该怎么办?(上)
春天已到,乍暖还寒。马上就要春分了,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。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,手脚就会一直冰凉,甚至持续到现在。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,并不是一种病,但是在中医看来,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:出问题了,需要调理一下了。一、手脚冰凉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