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粥与养生
粥,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,己有数千年的漫长历史。《周书》中就有“黄帝始烹谷为粥”的文字记载。
药粥,是中药材同米谷类共同煎煮的稀粥,再加入一定的调味配料,针对不同病症服用,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。这种方法最早见之于汉代史学家司马迁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齐王故为阳虚侯时,病甚……逆气不能食。以火齐粥且饮。六日气下,即令更服丸药。出人六日,病已。”
一、道教很早就注重食用药粥
唐朝著名高道孙思邈在道家修炼与医疗实践活动中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编著了《千金方》和《千金翼方》两部巨作。书中收录了药粥方剂,并博采民间验方如用谷皮糠粥防治因缺少维生素B族所致的脚气病;用废弃羊骨煮粥,能温补气血;春季用防风调制药粥可除去四肢风寒痉挛症等药粥方。书中详细介绍了食治粥方的组成、功效、用量和制法等,为后世药粥疗法奠定了基础。
二、药粥兼具食补与药疗
过去道士都以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的宫观为主,除了诵经焚香,修习静功外,每日均要参加一定的体能劳动。宫观周围的地产,多种植五谷菜蔬,以解决温饱之用。山中特产如松柏、核桃、杏仁、香菇、竹笋之类很适合熬粥。
药粥疗法具有药疗与食疗的双重效果,例如:生姜,性温热,味辛,有温脾胃,散寒气,通经络的作用,但没有补养脏腑的作用,日常煮粥所用的粳米、糯米或小米,有健脾益气,使人不饥的作用,却没有散寒气、通经络的力量,若用生姜配伍米谷,煮粥服用,则成了效果良好的温中开胃,治疗脾胃虚寒的药粥良方。
药粥疗法既不同于单用药物治疗疾病,也不同于纯用米谷扶正调理,药物与食物相须相使,相辅相成,治疗效果能事半功倍。正如《本草求真》说:“米虽常食之物,服之不甚有益,而一参以药投,则其力甚巨,未可等为泛常而忽视也。”
三、药粥的应用
1.宜空腹食用
药粥的应用,较为广泛,一年四季,每日每餐均可服用。但食粥以养人,则宜空腹用粥。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在《养生随笔·晨兴》中说:“每日空腹食淡粥一瓯,能推陈致新,生津快胃……如或不食,则终日觉脏腑燥渴。”北宋张文潜在《粥记》中说:“每晨起食粥一大碗,粥极柔腻,晨起空腹胃虚,谷气便作,极为妙诀。”
2.可以预防疾病
服用药粥预可以预防疾病,前人用法颇多,如:用谷米糠煮粥,预防脚气病;用胡萝卜煮粥,预防高血压、口角溃烂;用玉米煮粥,预防心血管疾病;用萝卜煮粥,增强消化功能;用薏苡仁煮粥,预防恶性肿瘤等。应用药粥预防疾病,既包含着药物预防的效果,同时又起到扶助正气,增强人体抗病力的“祛邪安正、扶正祛邪”的双重意义。
3.辅助急性病治疗
药粥可作为急性病的辅助治疗,疗效更为理想。如淡豆豉粥,是治疗头痛、发热、鼻塞重症的辅佐剂。茵陈粥是治疗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的方剂;杏仁薏苡粥,是治疗肺癌、肺脓疡的专剂;大枣阿胶枸杞粥,是用于化疗后身体滋补剂。这些粥方既可单独使用,也可作为治疗急性病的辅助食疗。
4.适于病后恢复
药粥可用于急性病后恢复期,以及慢性病的调理。在人们生活中常常碰到这种情况,大病初愈,不知该吃些什么东西较为适宜?病后用米粥调理最为稳妥。这是因为大病后,全身机能减退,消化力降低,摄入量减少,精气血液匮乏,导致气短无力。米粥不仅营养丰富,而且极易消化,又能补充能量。如果能再配合一定的药物,调养效果更加理想了。如肺类病后高烧虽退,但仍感口渴、干咳,这时服用一些沙参百合杏仁粥、天花粉甘草粥等,既能止咳化痰,又能清热利肺养肺,有利于尽快地恢复健康。
四、小结
药粥在我国医药史上可谓源远流长,历代医家、养生家对这一领域不断研究、补充、完善和发展。随着饮食疗法的普及与提高,随着道教修养功法的普及与推广,随着老年医学、营养学、免疫学的不断发展,药粥疗法会进一步为人类的健康、医疗效果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。最后提醒一点,中药方剂在日常中的使用因人而异,使用前还请咨询相关医生。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舌头放得好,妙处可不少(下篇)
上篇我们介绍了舌头的位置放不对,对人的外在容貌和健康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。这篇我们将着重介绍一下,如果舌头位置放好了,天长日久下来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?一、舌顶上腭对于道家修行的好处从道家修行养生的角度来说,舌顶上腭是老祖宗自古就传下
-
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”——滋补佳品黄精
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。《抱扑子》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。有补肾精气、滋养脾胃、醒肝美容、填脑髓、长肌肉、滋养五脏等功效,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。杜甫还留下诗句: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。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、
-
怎么吃能长寿?——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
怎么吃能长寿?——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饮食是维系生命的必要因素,也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。中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饮食文化,俗话说“民以食为天”,“人是铁,饭是钢,一顿不吃饿得慌”,甚至以前人们见面用“吃了没”打招呼。“吃”与每个人的性命息
-
首席补气要药——黄芪
最近有位朋友在用黄芪煮水喝,喝了几天遂来找小编询问,为什么喝了几天又是上火又是头晕失眠的,这黄芪不是补药么?黄芪确是补药,但补药也不是人人皆宜的,更不是随便吃随时补的。本文便带大家认识一下黄芪的正确用法。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区别黄芪在古时的本草
-
“二阳”来袭,孩子应该注意什么?
“五一”假期过后,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许多关于二阳的讨论。据北京疾控公布的第19周 (5月8日-14日)的数据,新冠感染连续3周超越流感,重返法定传染病病种排名第一。钟南山院士分析说,基于seirs模型的预测显示,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将
-
道医带你识本草:是什么决定了一味药的属性?
有一天,仙人命令童子将山中能做药材的草木都采回来,童子空手而归,仙人问其原因,童子答曰:“满山皆药,无从采起。”在高明的医者眼中,宇宙万物皆可为药,也皆可不为药,全在于万物的属性是否对症。如对症下药,砒霜水银也能药到病除;如用药不当,人参灵
-
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?
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?时令已经到了深秋,层林尽染,漫江碧透,别有一番美景。秋天是个美丽浪漫的季节,但是秋天也是个干燥的季节。很多人一觉醒来都会感到口干舌燥,喝水也不感到滋润;鼻腔有干燥感,一不小心还出血;喉咙也痒痒的,频频干咳,有时有少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