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着老子学习处事之道
在《跟着老子学习做人之道》一文中,我们简要介绍了道祖在自身修养方面的高深智慧,今天这篇文章,让大家一同来体悟下老子的处事之道,希望能够带来些许收获。
一、柔弱处上。
在老子所推崇的处事原则中,柔弱是最核心的部分。他说:“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。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故坚强者死之徒,柔弱者生之徒。是以兵强则不胜,木强则折。强大处下,柔弱处上。”又说:“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。”这些话揭示了深刻的哲理:其一,弱者道之用。成长的东西都是柔弱脆嫩的,但却富有生命力,其发展趋势是居于上升的位置,因而本质上是强大的;接近死亡的东西都是僵硬死板的,因为它丧失了生命力,其发展趋势是处于下降的地位,因而本质上是柔软的。其二,柔弱胜刚强。柔软的事物能够侵入到刚强事物的内部,从里面使它们腐朽变质。如同水一样,虽最柔弱,但却能够穿越山脉,渗透土地。因此在老子看来,柔弱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素。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避免针锋相对,学会守柔处下,不能够为了一时之快而过于逞强,须知刚则易折,忍一时风平浪静,退一步海阔天空。当然,守柔并不是一味忍让,而是以维持自我底线、坚持自我原则为前提。二、未雨绸缪。《道德经》有云:“治人事天,莫若啬。夫惟啬,是谓早复。”这段话是讲治理国家养护身心的根本道理,强调珍视民财爱惜精力的重要性。文中“啬”更多的是指人们要注重积蓄精神财富,而具体的办法就是加强“德”的培养和积累,也就是修养身心,使心胸达到虚静空寂的境界,屏蔽世间利欲的干扰。当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能够珍惜精力、爱惜财物,及早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,知道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、采取什么措施,可以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变,而不被一些眼前繁杂的事物所遮蔽,那么国家就可以长治久安,人生就会少走弯路。说到底,这种未雨绸缪的能力根植于道德的教化培养,只有遵从了“德”的要求,人方能够顺应“道”的发展,做事得心应手,无往而不利。三、慎终如始。道祖告诫我们:“民之从事,常于几成而败之。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”人们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,功亏一篑的原因或是被即将到来的成果冲晕了头脑,放松了要求;或是忘记初心、怕苦怕累,半途而废。这跟我们的修行贴合的十分紧密,有人初入道门,饱含热情,日日诵经修炼不辍。然而,天下事难就难在坚持二字,修行毕竟不是游山玩水,没有那么多感官刺激,时间久了,在一些人看来可能是索然无味,日复一日枯燥单调。到了此时,心中的信念就会动摇,享乐的欲望就会膨胀,直至放弃多年坚守,而泯然众人矣。道祖有言:“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。”事实上,一个人要获得大的成就必须经历挫折、困难和艰辛,正确的目标一旦确立,就要不懈努力。最终能不能达成愿望,取决于是否慎终如始、持之以恒。那种只会知难而退,自己给自己找托词,放大假的人,结局只会是一事无成。从古圣先贤的著作中汲取人生智慧,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成长,少犯错、不犯错。拿起《道德经》来,沉下心来认真研读每个章节,假以时日,必然会有更多的收获感悟!文字整理/华汛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为什么道士要注重持守戒律
道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在承载中华厚重文化传承的同时,也形成了完备的戒律体系,为世人周知的有想尔九戒、五戒、十戒、碧玉真宫大戒规、孚佑帝君十戒、智慧上品大戒、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、智慧度生上品大戒、三洞众戒文、三坛大戒及崇百药、说百病等。
-
祝由医学跟心理疗法是一回事吗?
随着天师府祝由医学在社会上的普传,越来越多的人对神秘的祝由术产生了深厚兴趣。对广大医务工作者、养生爱好者而言,祝由术在调理治疗疾病、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等方面,有着显著独到的疗效,是不可多得的医学技法;对于道教信徒、传统文化爱好者而言,祝由是
-
拜了师,学了法,却不怎么灵验?萨祖早就解释过了
对道教有所了解之人都知道,想要学到真正的道法,必须有师传。很多人拜了师,跟师父学了法,却发现不怎么灵验,这是什么原因?萨祖的《雷说》和《续风雨雷电说》中就有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。法有真伪《雷说》开篇便言:“大道无形无名,无声无臭。杳冥恍惚,虚
-
入道修行为什么要发愿、行愿?
道教师父收徒传法时,往往会令弟子先发愿盟誓,向天地祖师做出保证和约定,并且在这个愿力的引导下去践行,尤其是萨天师一脉,自古至今都是如此。萨祖深知求道之艰,将谆谆教诲著成《雷说》,无所保留地详述了修行精髓,为后世弟子指玄示要。下文从《雷说》与
-
道医的“天人合一”观
天人合一,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,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,其理念超前,其内涵丰富,其运用广泛,对中国古代的文化、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。至道至简,以一言概之为:物即乾坤,天人不二。道家认为,人类顺从“道”的规律,自然地
-
一股仙气扑面而来,让人回味无穷的四首道教诗词
道教是源自于我国本土的传统宗教,由东汉张道陵天师所创,道教文化包罗万象,不仅有斋醮科仪、丹道等道法,也包含了传统的哲学、科学、医药学等多个方面,而且在文化方面也有自己的贡献,比如道教的诗词就描写了道教的生活,或是借助道教神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
-
浅说正邪两赋论和元气论的关系
正邪两赋论是建立在中国传统道家哲学元气论上的理论观点。元气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,指的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。元气论是中国占主导地位的自然观,属于朴素的唯物主义.元气学说以元气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,以元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、发展、变化、消亡等现象,所谓的"夫人生于地,悬命于天,天地合
-
如何解决焦虑症,道家思想来帮忙
现代人在充分享受各种的便捷的同时,也得了现代人才会有的病,如同硬币的两面。焦虑症,也是现代人普遍都有的病,只是或轻或重程度不同而已。对焦虑症的定义: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体验的病症。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、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
-
学习道法之人,天赋有多重要?
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,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。主角也往往自带“天赋光环”,一出生就天赋异禀,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“上品灵根”。道元素国漫《一人之下》中的“王也道长”之所以备受追捧,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,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