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道修行,拜师为先
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,历经数千年发展,底蕴深厚。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与弘扬,越来越多的人,特别是年轻一代通过网络平台接触到道教文化,他们当中不乏有真正热爱道教文化,希望更多深入了解,甚至能有机缘入道修行的人。但入道修行,可不是简单地拿本《道德经》诵读就算入门,真正的道教修行,首先需要拜师入门。
那么,为什么入道修行需要拜师?
拜师是道教传承的固有传统,已有数千年的历史,道教中拜师是经法的传承,没有师父,修行就等于“无源之水,无木之本”,严格地说道教若没有师承、没有师父就不算入门。道教史上修道有成的人都由师父授予道法:祖天师张道陵是由太上老君授以正一盟威之道,并授诸品经箓、斩邪剑及玉印,进而创立了道教。
《三洞众戒文》曰:“道经不师授,则行之不神”。道教的道术及修行多有秘咒及心法,且必须由师父口传心授,而网上的符箓、经文书籍,未经师授,画的符不灵验,读的经文也不知其意,沉迷其中,反而误入歧途。
萨祖《雷说》有言:“得遇真师,成就大事。嘘枯振藁,受赐良多,刻骨铭心,报恩罔极”。修行路上,师父会引导弟子入门,观其行,炼其心,时刻对弟子进行修行指导,让弟子少走弯路,更避免弟子堕入魔道。
如何寻找师父?
网络的发展,让每个人通过网络能接触到很多,也有不少人想通过网络去寻师,这也许是新时代可选的一种方式。但毕竟网络属于虚拟世界,你甚至不知道网络对面是不是真正有师承的道长,且如今网络诈骗层出不穷,加上很多道教爱好者并不能很好分辨真伪,在网上寻找师父还是需要慎之又慎。
道教的拜师学道,既需时日,更重道缘,你若天天寻觅真师,自身德行不佳,即使真师在眼前也会错过。吕祖师有云:“积德求师何患少,由来天地不私亲。”初学者定要保持住内心的那份信仰,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好自己的本分,积德行善,勤苦不懈,待时机成熟,定会得遇明师。
有了师父,接下来就是入门拜师
道教的拜师收徒有既定仪程,需择黄道吉日,焚香奏表,把你介绍给本派的历代祖师,完成正式的收徒仪式。入门后师父会赐徒弟法名,再授其道法。弟子拜师后要受戒,在祖师前信约自己,开始学习、修行。
道教认为,学道之人,皈依如同二次投胎,刚进道门拜的师父是“本师”,这时拜的师父,如同再生父亲,事师如父,这也是“一日为师终生为父”的由来。有了本师,如果再需向别人学道,还可拜师,称为拜“先生”(又称学师)。本师只能一个,先生可以多个。无论是本师,还是先生,都要称呼师父。
拜师后,意味着什么?
拜师后,师父引入玄门,正式开启你的修行之路。然而,修行是贯穿终生的事,修行路上也会遇到各种艰难坎坷,修行人必须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。
拜师后的修行,并不简单地就是炼丹、诵经、画符,更是心性的修炼和提升。作为弟子,首先要尊师,听从师父的教诲,奉道专一,树立修道的正知正见。其次要注重持守戒律,自觉以神明、祖师、师父为榜样,时刻修正自己的言行,克服存在的不足。还要记住,非常重要的是积累功德,以所学济世利民,长此以往,方能有所成就。
最后,给所有认可道教文化、并有意入道的朋友们一句话:入道修行,心性为重,切不可心急,从日常生活中学习道教知识,多积德行善,一切顺其自然,终有一日,定会遇到你的师父!
道法十不传
一、不忠不孝之人、不仁不义者不传;
二、执迷不误、言语轻狂、自以为是者不传;
三、不尊师重道,诽谤道者不传;
四、不敬师,不遵规守法者不传;
五、心存邪念、贪财轻命、图谋不轨之人不传;
六、见色心动好淫乐娼者不传;
七、无诚心诚信,与道无缘之人不传;
八、不守秘密揭人隐私或泄露天机及道法者不传;
九、心怀私念,不懂舍得之道,想不劳而获之人不传;
十、仇恨心重、脾气反常者不传。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道医的“天人合一”观
天人合一,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,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,其理念超前,其内涵丰富,其运用广泛,对中国古代的文化、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。至道至简,以一言概之为:物即乾坤,天人不二。道家认为,人类顺从“道”的规律,自然地
-
明代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辉煌
道教自汉朝祖天师创教之后,历经唐、宋、元朝千余年发展始终兴盛不衰,及至明朝又迈上一个新台阶。说到明朝时道教的昌盛,就必须提到萨祖与王灵官信仰。而推动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,就是著名道士周思得。周思得,浙江钱塘人,字养真,一字素庵野人,生于元至正
-
内炼成丹,外用为法|雷法为什么是道士的大招?
凡提起道士的法术,往往要谈“雷法”,在很多书籍、影视作品、游戏中常常将雷法列为“终极大招”。一些信士也会问“现在的道士还修炼雷法吗?”究竟雷法有什么特别之处,能成为道教高阶法术的招牌呢?雷法兴起于北宋,创始者为守坚天师的三位师父:三十代天师
-
调用神明能量的祝由术,治疗后也会复发吗?
祝由术,既与道教法术息息相关,也是一种传统医学流派,又称祝由医学。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上古之人运用“祝由”治病的记载:“余闻古之治病,惟其移精变气,可祝由而已”。古人曾非常重视祝由医学,类似于现代医院设立科室,古代太医也分科,祝由就曾列入其中
-
什么是“宝诰”,道士为何要持诵?
道教有一种特定文体,其平仄韵律十分严谨,文字隐晦、精炼,多以歌咏形式赞颂神仙们修行以及功德显化的典故,并且记述了大量的教理教义、修持方法等。这便是——宝诰宝诰的起源与形成宝诰,“宝”为通天至宝,“诰”是一种文体。“诰”起源于中国现存最早的文
-
学习道法之人,天赋有多重要?
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,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。主角也往往自带“天赋光环”,一出生就天赋异禀,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“上品灵根”。道元素国漫《一人之下》中的“王也道长”之所以备受追捧,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,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
-
萨祖:天人相应,雷法通玄
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萨守坚祖师以雷法著称于世,飞升后职任先天雷部大尚书,掌管经书。祖师感念世人修行不易,作《雷说》、《续风云雷电说》、《内天罡诀法》等指点迷津。在萨祖著作中十分强调天人相应,认为这是修行的根本目的。而达成天人相应,则需要以后天入
-
同为雷神,雷祖和王灵官可别分不清
同样被尊称为道教的雷神,不少人分不清雷祖与王灵官,将二位尊神混同为一位,又或者分不清两位尊神。雷祖雷祖,又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,是中国民间信仰及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,据《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》称,雷声普化天尊,在大罗天界,为玉清
-
业余时间学中医,能学会吗?大名医徐灵胎给人的启示
很多现代人,对中医感兴趣,想学习中医,但是又有疑惑,自己不是专业医生,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医,能学会吗?能真的用中医治病吗?其实历代中医很多大家,都是业余的医生,都是在自己本职工作之外,兼职学中医,最终取得很了不起的成就。比如:《汤液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