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道修行,当重尊师
修行人,都会有自己的师父。学道修行,最重要的也是师父。法脉的传承是师父,没有师父就没有传承,没有传承就没有修行的心法,修行就不会有所成就。
学道,不是社会上一般意义的知识技能学习,不是学了点本事就可以妄自尊大,把自己的师父抛在脑后,而是要终身追随师父学习。所以这里要强调:入道修行,当先尊师!
何为师父?
师者,传道、授业、解惑。不同于社会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,老师只是进行方法的传授,道教师父,除了方法传授外,更重要的是心法的传授,是“灵”的传递与印证,师父是道法传承的纽带,几千年来,道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,就是通过师徒间口传心授来实现薪火相承。
为什么要尊师?
“尊师重道”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,拜师之后,便将称呼由“师长”改为“师父”,所谓“生我者父母,教我者师父”,“一日为师,终生为父”,师父恩同再生。晋葛洪《勤求》中有言:“明师之恩,诚为过于天地,重于父母多矣”。修行先做人,做人先行孝,这是数千年来中国所行的孝道,孝顺父母是孝,尊重师父亦是孝,对待师父应该和双亲等同对待,能做好这些的弟子,才能得祖师爷的庇护与加持。
“道在经中,幽深微妙,非师不能得其理”。修道是很长远的路,学道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,更是修行的实践。在具体修习道法的过程中,若法理未透,很容易出现各种偏差,师父的引导就尤为重要,只有在师父的教诲下修炼才是安全的。你到了什么阶段,师父会告诉你;下一步要怎么走,师父会指点你;你的境界是否超过了前一阶段,师父会给你证明。在修行道路上,师父教你学道修行,助你得悟正道,是你的引路人、接引人,“尊师”,也是祖师对你心性的考验!
尊师,即是修行!
玄门之内,为人师者文化程度高低不同,有的出口成章,有的表达费力,有的随和宽厚,有的不易接近,有的性格外向,有的不善言谈,对修行的理解也各不相同,但作为弟子,不应该奢求过多,而应习师之长,发自内心尊重师父。应该明白,所有术法修行,都建立在自身的修为和功德之上,当修行到一定阶段,修为心性达到师父的要求,师父自会有所安排,切不可今天拜师明天就向师父讨要秘法秘术。现实中经常出现一些弟子因为传授修行之事,与师父和师兄产生隔阂分歧,渐渐疏远,或者转投他派。这些人最初拜师的目的就有较大偏颇,或只想着让师父帮助解决生活工作上的困难与烦恼,或是贪求师门道术神通,一旦没有达到预期,就立马心中无师,恶言相向,甚至诋毁师父,这其实都是修行态度不端,本末倒置,泯灭了向道初心。
不论拜师前如何显贵、如何位高权重,一入山门成为祖师弟子,都要清空自己,清净内心,顺其自然,从而修得与道合真,切不可因世俗利益你争我抢而有违师门戒律。人要有感恩心,事事换角度,多为他人着想,对师父的尊重和感恩,就是你心性最好的评测。
若你与自己的师父许久未联系,多年未谋面,可以抽个时间去拜会师父,送去一声问候。祈愿天下道友,皆长存恭敬之心,奉师尊为上,福寿康宁!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道教是少数聪明人的宗教吗?
有一种说法:“道教是少数聪明人的宗教,信道需要文化素养、需要天赋,道教入门难所学繁杂,所以道教信的人少。”嗣汉天师府道医研究院所开设的课程中也常有人咨询:“我以前从未学过医学、道学、法术,也没有相关的经验和基础,更谈不上有学习的天赋,我能学
-
道家修炼之元炁,气功之元气
何谓“元炁”“元炁”,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,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。元,通“原”,“始也”(《说文》),指天地万物之本原。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,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,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"道”,基本形成于战因时期宋钅开尹文的“精气说”(即“气一元论”),发展干东汉末年王充的“元气自
-
以医弘道,以道传医 ——张陵天师济世利生往事
翻开中华史书长卷,看到东汉末年时期——也就是令诸葛武侯痛心疾首的那个时代——君庸民困,灾疾频仍。仅载于史料文献中的,较大规模的流行疫病,就达到了平均三年一次。时代呼唤着良医拯救黎民于疾苦,张仲景、华佗、董奉等医学巨擘应世而出,张陵、于吉等道
-
如何理解中医学的“治则”理论
治则是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总的法则,同时也是中医论治思想的一种思维形式。在概念上,有些朋友会将治则与治法混淆,其实治则与治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。治则是总纲,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,相当于战略;治法是在一定治则的指导下,针对某个具体证候所制定的具体
-
浅述道家服饰——华美道袍
我们去道观烧香拜神或者参加道场法事时,经常见到法师们身着各色华美的道袍,不同的色彩、规制究竟有什么讲究?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道袍文化。一、道袍的起源道教产生之初,道衣曾以氅(鹙鸟羽毛)拈绒,然后编织而成,称鹤氅。其制法早见于汉武帝时方
-
漫话道教月亮信仰与中秋民俗
根据我国的历法,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,为秋季的第二个月,称“仲秋”,八月十五又在“仲秋”之中,所以称“中秋”。中秋节在八月十五,所以也称“八月节”、“八月半”;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围绕“月”进行的,又称“月节”“月夕”;中秋节月亮圆满,象征团圆
-
你知道自己几岁吗——如何计算虚岁
在全世界,或许只有中国人有两个年龄,一个周岁,一个虚岁。什么是虚岁?虚岁是中国传统的计龄方式,用于计算人出生后经历的年份次序。顾名思义,“虚”是虚假之意。虚岁是中国传统计算年龄的方法,它是以年为单位的,是一种舍小求大的概算方法。古代人以怀孕
-
正本清源弘大道,书成雷说度世人
雷法是道教诸多功法中的重要组成,道教典籍称其有呼召风雷、伏魔降妖、祈晴祷雨、止涝旱等神通。据史料记载,雷法起源于北宋,兴盛于南宋、金、元时期。自南宋开始,雷法声威赫赫、大行于世,由此逐步衍生出诸多门派,因为各家对雷法的理解运用不同,一时众说
-
从萨祖诗体悟道门戒律
萨天师又称萨真君,是中国道教信仰的尊神,也是公认赫赫有名的四大天师之一。萨天师以道法内炼、苦行修戒著称,不仅道教理论著述颇丰,也善于用诗文来表达自己对道法的理解和对后人的劝解。萨天师《戒律诗》云:道法于身不等闲,思量戒行彻心寒,千年铁树开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