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其自然—人生的智慧与心境
之前的文章里跟大家讨论过被误解颇深的“无为”精神,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“无为”的难兄难弟,同样是逐渐被消极化、贬义化的另一个词“顺其自然”。
顺其自然一词出自《灵城精义》,原句是“骨脉配合何如合则顺其自然而以正合”,其词面意思是指顺着事物本来的性质自然发展。到这里也未看出有何负面指向,那咱们就再做进一步理解。
顺,遵循、依照;其,所面对的事物,无外乎天、地、人;自然,事物本来的性质。这样拆分看来,前两者的含义一目了然,重点就在于“自然”,而这也正是被误解的部分。顺应事物本来的性质,就是指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。于天,顺应天时;于地,顺应地性;于人,顺应人心。
顺天时,即顺应自然与天命,遵循季节规律,尊重天道法则,春种秋收、夏长冬藏即是四季规律、天道使然。以水稻种植为例:北方地区是单季稻,一定要在清明前播种,这样可以避开冬天;而南方因为气温高,水稻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。这就是在顺应天时的前提下利用天时,最大程度的增产增收。
顺地性,即因循事物的自然本性及其发展趋势而为,也就是我们说的因地制宜。以小麦种植为例:小麦是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,除了气候因素和温度的影响外,还有地理环境的限制,北方地区以平原为主,更宜小麦的生长,而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,更宜种植水稻。这就是在顺应地性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适合的品种。
顺人心,于国家而言,人民是一个国家的基础,顺应人心即要倾听民意、体察民情,国家要富强,就得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。于个人而言,要从人性、人品、人情方面为出发点,正确的为人处事,激发自己和他人的内在力量,从而取得事业的成功和幸福的生活。
如此看来,顺其自然绝没有消极怠慢、放任自流之意,可为何总被人们用于表达悲观和无奈呢?
《道德经》言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,天、地、人都要效法“道”,而“道”的根本是“自然”,所以天、地、人最终效法的是“自然”,这是一切万物的根本精神之所在。道家所尊崇的自然,既指大自然的天然状态,又指由此引申出的顺其自然、自然而然的境界。
所以有此误解,大概是我们只认识到“自然”的天然状态,还没领会到它的精神境界。
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史,几乎都是在逆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,我们老话也常说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”,所以当我们面对人生问题或是面临生活考验的时候,只有在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,全力以赴之后才有资格去说“顺其自然”这句话。换言之,我们在处理每一件事情时,最大程度的认清事物本质规律,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,并尽心尽力的去做,若达到了预定目标便坦然接受,若最终结果与自己的预期不符便淡然处之,因为我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收获了经验、提高了能力,已将遗憾将至最低,这才是真正的顺其自然。
如若没有经过自身努力,甚至还未开始行动就自暴自弃消极对待,这是懒惰与逃避,绝非道家所提倡的顺其自然。可见,顺其自然是从容的态度,是生活的智慧,是豁达的心境,不论是从哲学思想还是生活角度,对于我们都有着积极向上的指导意义。所以当我们再说“顺其自然”时,想想到底是在逆境中努力过后的不骄不躁,还是为自己躺平不动假借的理由。
文字整理/华妘返回列表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道医的“天人合一”观
天人合一,是道家的重要思想观念,也是中华文化对宇宙与人类的独特解读,其理念超前,其内涵丰富,其运用广泛,对中国古代的文化、艺术与各项社会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。至道至简,以一言概之为:物即乾坤,天人不二。道家认为,人类顺从“道”的规律,自然地
-
明代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辉煌
道教自汉朝祖天师创教之后,历经唐、宋、元朝千余年发展始终兴盛不衰,及至明朝又迈上一个新台阶。说到明朝时道教的昌盛,就必须提到萨祖与王灵官信仰。而推动萨祖与王灵官信仰的,就是著名道士周思得。周思得,浙江钱塘人,字养真,一字素庵野人,生于元至正
-
内炼成丹,外用为法|雷法为什么是道士的大招?
凡提起道士的法术,往往要谈“雷法”,在很多书籍、影视作品、游戏中常常将雷法列为“终极大招”。一些信士也会问“现在的道士还修炼雷法吗?”究竟雷法有什么特别之处,能成为道教高阶法术的招牌呢?雷法兴起于北宋,创始者为守坚天师的三位师父:三十代天师
-
调用神明能量的祝由术,治疗后也会复发吗?
祝由术,既与道教法术息息相关,也是一种传统医学流派,又称祝由医学。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上古之人运用“祝由”治病的记载:“余闻古之治病,惟其移精变气,可祝由而已”。古人曾非常重视祝由医学,类似于现代医院设立科室,古代太医也分科,祝由就曾列入其中
-
什么是“宝诰”,道士为何要持诵?
道教有一种特定文体,其平仄韵律十分严谨,文字隐晦、精炼,多以歌咏形式赞颂神仙们修行以及功德显化的典故,并且记述了大量的教理教义、修持方法等。这便是——宝诰宝诰的起源与形成宝诰,“宝”为通天至宝,“诰”是一种文体。“诰”起源于中国现存最早的文
-
学习道法之人,天赋有多重要?
很多玄幻修仙类的小说非常强调天赋,甚至以天赋决定法力高低。主角也往往自带“天赋光环”,一出生就天赋异禀,或者本来平平无奇突然觉醒“上品灵根”。道元素国漫《一人之下》中的“王也道长”之所以备受追捧,除了他极具个人魅力外,也与他天赋过人掌握了前
-
萨祖:天人相应,雷法通玄
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萨守坚祖师以雷法著称于世,飞升后职任先天雷部大尚书,掌管经书。祖师感念世人修行不易,作《雷说》、《续风云雷电说》、《内天罡诀法》等指点迷津。在萨祖著作中十分强调天人相应,认为这是修行的根本目的。而达成天人相应,则需要以后天入
-
同为雷神,雷祖和王灵官可别分不清
同样被尊称为道教的雷神,不少人分不清雷祖与王灵官,将二位尊神混同为一位,又或者分不清两位尊神。雷祖雷祖,又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,是中国民间信仰及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,据《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》称,雷声普化天尊,在大罗天界,为玉清
-
业余时间学中医,能学会吗?大名医徐灵胎给人的启示
很多现代人,对中医感兴趣,想学习中医,但是又有疑惑,自己不是专业医生,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医,能学会吗?能真的用中医治病吗?其实历代中医很多大家,都是业余的医生,都是在自己本职工作之外,兼职学中医,最终取得很了不起的成就。比如:《汤液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