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其自然—人生的智慧与心境
之前的文章里跟大家讨论过被误解颇深的“无为”精神,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“无为”的难兄难弟,同样是逐渐被消极化、贬义化的另一个词“顺其自然”。
顺其自然一词出自《灵城精义》,原句是“骨脉配合何如合则顺其自然而以正合”,其词面意思是指顺着事物本来的性质自然发展。到这里也未看出有何负面指向,那咱们就再做进一步理解。
顺,遵循、依照;其,所面对的事物,无外乎天、地、人;自然,事物本来的性质。这样拆分看来,前两者的含义一目了然,重点就在于“自然”,而这也正是被误解的部分。顺应事物本来的性质,就是指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。于天,顺应天时;于地,顺应地性;于人,顺应人心。
顺天时,即顺应自然与天命,遵循季节规律,尊重天道法则,春种秋收、夏长冬藏即是四季规律、天道使然。以水稻种植为例:北方地区是单季稻,一定要在清明前播种,这样可以避开冬天;而南方因为气温高,水稻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。这就是在顺应天时的前提下利用天时,最大程度的增产增收。
顺地性,即因循事物的自然本性及其发展趋势而为,也就是我们说的因地制宜。以小麦种植为例:小麦是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,除了气候因素和温度的影响外,还有地理环境的限制,北方地区以平原为主,更宜小麦的生长,而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,更宜种植水稻。这就是在顺应地性的前提下合理选择适合的品种。
顺人心,于国家而言,人民是一个国家的基础,顺应人心即要倾听民意、体察民情,国家要富强,就得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。于个人而言,要从人性、人品、人情方面为出发点,正确的为人处事,激发自己和他人的内在力量,从而取得事业的成功和幸福的生活。
如此看来,顺其自然绝没有消极怠慢、放任自流之意,可为何总被人们用于表达悲观和无奈呢?
《道德经》言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,天、地、人都要效法“道”,而“道”的根本是“自然”,所以天、地、人最终效法的是“自然”,这是一切万物的根本精神之所在。道家所尊崇的自然,既指大自然的天然状态,又指由此引申出的顺其自然、自然而然的境界。
所以有此误解,大概是我们只认识到“自然”的天然状态,还没领会到它的精神境界。
纵观整个人类发展史,几乎都是在逆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,我们老话也常说“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”,所以当我们面对人生问题或是面临生活考验的时候,只有在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,全力以赴之后才有资格去说“顺其自然”这句话。换言之,我们在处理每一件事情时,最大程度的认清事物本质规律,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,并尽心尽力的去做,若达到了预定目标便坦然接受,若最终结果与自己的预期不符便淡然处之,因为我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收获了经验、提高了能力,已将遗憾将至最低,这才是真正的顺其自然。
如若没有经过自身努力,甚至还未开始行动就自暴自弃消极对待,这是懒惰与逃避,绝非道家所提倡的顺其自然。可见,顺其自然是从容的态度,是生活的智慧,是豁达的心境,不论是从哲学思想还是生活角度,对于我们都有着积极向上的指导意义。所以当我们再说“顺其自然”时,想想到底是在逆境中努力过后的不骄不躁,还是为自己躺平不动假借的理由。
文字整理/华妘返回列表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道教是少数聪明人的宗教吗?
有一种说法:“道教是少数聪明人的宗教,信道需要文化素养、需要天赋,道教入门难所学繁杂,所以道教信的人少。”嗣汉天师府道医研究院所开设的课程中也常有人咨询:“我以前从未学过医学、道学、法术,也没有相关的经验和基础,更谈不上有学习的天赋,我能学
-
道家修炼之元炁,气功之元气
何谓“元炁”“元炁”,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,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。元,通“原”,“始也”(《说文》),指天地万物之本原。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,元气学说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世界观,其产生可追溯至老子之"道”,基本形成于战因时期宋钅开尹文的“精气说”(即“气一元论”),发展干东汉末年王充的“元气自
-
以医弘道,以道传医 ——张陵天师济世利生往事
翻开中华史书长卷,看到东汉末年时期——也就是令诸葛武侯痛心疾首的那个时代——君庸民困,灾疾频仍。仅载于史料文献中的,较大规模的流行疫病,就达到了平均三年一次。时代呼唤着良医拯救黎民于疾苦,张仲景、华佗、董奉等医学巨擘应世而出,张陵、于吉等道
-
如何理解中医学的“治则”理论
治则是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总的法则,同时也是中医论治思想的一种思维形式。在概念上,有些朋友会将治则与治法混淆,其实治则与治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。治则是总纲,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,相当于战略;治法是在一定治则的指导下,针对某个具体证候所制定的具体
-
浅述道家服饰——华美道袍
我们去道观烧香拜神或者参加道场法事时,经常见到法师们身着各色华美的道袍,不同的色彩、规制究竟有什么讲究?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道袍文化。一、道袍的起源道教产生之初,道衣曾以氅(鹙鸟羽毛)拈绒,然后编织而成,称鹤氅。其制法早见于汉武帝时方
-
漫话道教月亮信仰与中秋民俗
根据我国的历法,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,为秋季的第二个月,称“仲秋”,八月十五又在“仲秋”之中,所以称“中秋”。中秋节在八月十五,所以也称“八月节”、“八月半”;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围绕“月”进行的,又称“月节”“月夕”;中秋节月亮圆满,象征团圆
-
你知道自己几岁吗——如何计算虚岁
在全世界,或许只有中国人有两个年龄,一个周岁,一个虚岁。什么是虚岁?虚岁是中国传统的计龄方式,用于计算人出生后经历的年份次序。顾名思义,“虚”是虚假之意。虚岁是中国传统计算年龄的方法,它是以年为单位的,是一种舍小求大的概算方法。古代人以怀孕
-
正本清源弘大道,书成雷说度世人
雷法是道教诸多功法中的重要组成,道教典籍称其有呼召风雷、伏魔降妖、祈晴祷雨、止涝旱等神通。据史料记载,雷法起源于北宋,兴盛于南宋、金、元时期。自南宋开始,雷法声威赫赫、大行于世,由此逐步衍生出诸多门派,因为各家对雷法的理解运用不同,一时众说
-
从萨祖诗体悟道门戒律
萨天师又称萨真君,是中国道教信仰的尊神,也是公认赫赫有名的四大天师之一。萨天师以道法内炼、苦行修戒著称,不仅道教理论著述颇丰,也善于用诗文来表达自己对道法的理解和对后人的劝解。萨天师《戒律诗》云:道法于身不等闲,思量戒行彻心寒,千年铁树开花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