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古风流芍药花,赤芍白芍入药佳
肺部气虚还自敛,肝经血热悉皆凉。
除蒸堪使经无阻,止痛须知痢不伤。
赤泻更能行恶血,通将小便利膀胱。
——清・赵瑾叔《本草诗》
有一种花,她的花语是:依依惜别、难舍难分、情有所钟。象征着思念,也象征着爱情。这就芍药。
古代男女交往,以芍药相赠,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,故又称“将离草”。芍药带个药字,因为她还能入药,是一味非常好的中药材。
一、芍药分两种
芍药可以活血养血,根据它根的红白不同,又分为赤芍和白芍,赤芍偏重于活血化瘀,白芍偏重于缓急止痛。
二、善治痛经的赤芍
《药性赋》记载,赤芍药破血而疗腹痛,烦热亦解。
由于赤芍药活血散瘀之功更强,所以对于瘀血腹痛,心烦热盛,效果比较好。在一些痛经、跌打损伤、热病发斑以及发疹等病症里,特别是病人既有疼痛又引起心烦燥热,坐卧难安的症状,通常会用到赤芍药。
因为它不仅能够把腹中瘀血破开,使通则不痛,同时更能够解除因为堵塞引起的烦热之感。
临床最常见的莫过于用含有赤芍的汤方治痛经了。治疗妇人痛经,得讲究时机。《阴符经》上说:动其机,万化安。对于妇人来说,每个月的月事来临,就是最好的时机。所以对于腹中有瘀滞、血脉不通,经常因月事疼痛的女孩子,在其来临之热,服之即可活血化瘀,主血下行。
女性为什么会痛经
有两方面原因:一是不通则痛,二是不荣则痛。翻译过来就是:一是局部血脉有堵塞,气血不能行则痛;二是局部缺血,气血不足,失去滋润濡养也会痛。所以只要腹中气通血活,气血运行不断,且月事能顺畅度过,那子宫内断无长肌瘤包块的可能。反之如果淋漓不尽且隐痛不止,那就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了。
总的来说,赤芍苦寒,入肝经血分,具有清热凉血、活血祛瘀的功效,主治温毒发斑、血热吐衄、目赤肿痛、痈肿疮疡、肝郁胁痛、经闭痛经、癥瘕腹痛、跌打损伤等病症。赤芍与藜芦属于中药十八反,所以不与藜芦同用。
三、善于收敛的白芍药
《药性赋》上说,白芍药补虚而生新血,温热尤良。如果说赤芍药善于通,那白芍药就善于收。
白芍药可以柔肝养血,就是让人放松下来,并且把血液拉回肝脏,让血液新陈代谢。其实当今时代有个通病,就是非常亢盛,狂越急躁焦虑,精神高度紧张和兴奋。这时就需要用到白芍进行收敛,把静定不下来的心神收敛回来。
白芍微酸苦性平,可收敛肝气,是平肝泻肝的一味好药。芍药主治邪气腹痛,比较经典的就是芍药甘草汤、小建中汤、戊己汤等等,都是治疗中焦疼痛卓有成效的方剂;还有就是理中汤加减,如腹痛就加白芍。
白芍不宜与芒硝、石斛、鳖甲、小蓟、反藜芦等中药同时配伍使用,以免影响药物治疗效果。且白芍属寒凉之品,凡外感风寒、内伤生冷、脾胃虚寒、肾阳虚衰等证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。白芍酸寒收敛,伤寒病在上焦之阳结、疹子忌用。
芍药功效非凡,可以同白术补脾,同川芎泻肝,同人参补气,同当归补血,同甘草止腹痛,同黄连止泻痢,同防风发痘疹,同姜枣散寒湿。敛血虚之发热,止血虚之腹痛。通顺血脉,缓中,散恶血,逐贼血,治妇人一切病。总之,芍药是深受老中医喜爱的一味明星中药,被称为花中宰相。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,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?
随着各地陆续入冬,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,新冠、流感、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,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,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。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,但在中医的眼中,这些都属于外感。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
-
又容易上火又怕冷,“上热下寒”体质怎么调?
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,经常感觉下肢冰凉,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,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,身体特别“难伺候”。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“上热下寒”。“上热下寒”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,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,上部表现为热性
-
养生重在养脾胃(上)
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,不管有没有学医,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,比如:前三十年胃养人,后三十年人养胃;比如:脾胃是后天之本;比如:三分治七分养……,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。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?一、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
-
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”——滋补佳品黄精
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。《抱扑子》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。有补肾精气、滋养脾胃、醒肝美容、填脑髓、长肌肉、滋养五脏等功效,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。杜甫还留下诗句: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。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、
-
身体健康离不开“三通”
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,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,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。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,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。内在的统一、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。身体健康离不开“三通”。即是食道通、水道通、气道通,三道通畅
-
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
在先秦诸子中,儒家、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。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,重视人的精神自由,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。这种“贵生”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,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。先哲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十三章中提出“故贵身于天下,
-
每逢佳节......没吃多少也胖三斤?道医提醒:你可能是湿气重
很多人戏称自己“每逢佳节胖三斤”,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。还有的人很无辜,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,自己明明没吃多少,体重却只增不减。道医认为,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。一.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,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
-
手脚冰凉,暖不过来该怎么办?(上)
春天已到,乍暖还寒。马上就要春分了,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。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,手脚就会一直冰凉,甚至持续到现在。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,并不是一种病,但是在中医看来,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:出问题了,需要调理一下了。一、手脚冰凉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