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花养人——桂花
桂花在我国有2500年的栽培历史,我国是桂花的故乡,早在先秦古籍《山海经》中就有“招摇之山,其上多桂”的记载。因“桂”与“贵”同音,它也是药食同源的佳品,所以桂花深受国人的喜爱,战国时期曾被列为“贡品”。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被称为“百药之长”的桂花。
桂花的药用价值
桂树“浑身是宝”,花、果实、根茎皆可入药。桂花味辛,性温;归肺、脾、肾经,具有温肺化饮,散寒止痛之功效。用于痰饮咳喘,脘腹冷痛,肠风血痢,经闭痛经,寒疝腹痛,牙痛,口臭等。明代李时珍著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桂花:“生津、辟臭、化痰、治风火牙……桂花可收茗、浸酒、盐渍及作香擦发泽之类”。李时珍曾用它和百药煎、孩儿茶做成糕饼让人食用,以生津、辟臭、化痰,用于对风虫牙痛的治疗。
现代药理也证明,桂花含有挥发类、黄酮类、酚酸类等成分,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,药理上具有抗炎、抑菌、抗氧化、抗衰老、降低血糖及抑制人体黑色素形成等功能。
桂花的常见用法
1.健胃
桂花适用于慢性胃炎、慢性肝炎、炎症性肠病之人。可辅助治疗虚寒性的胃痛,比如:冬季胃疼加重人群。
2.生津
桂花适用于高血压病、糖尿病属阴津亏损证之人,可缓解头晕、腰痛、畏寒、大便溏、小便清长、脉沉细等症。对腹痛、拉肚子、肠鸣下泻、便血等都有一定的帮助。
3.化痰
桂花适用于肺津不足,慢性咳嗽、喘症之人。有辅助稀释痰液、平喘的功效。
4.化瘀
桂花适用于女性经期痛经之人,有美容养颜、滋养肝血、调节月经等功效。
桂花的食用方法
1.桂花酒
桂花酒的历史非常悠久,屈原的《九歌》中就有“援骥斗兮酌桂浆”、“奠桂兮椒浆”之说。古时认为桂花酒可“饮之寿千岁”,有开胃醒神、健脾补虚、疏肝解郁的功效,尤其适用于广大女性及爱生闷气的人饮用,甚至被赞誉为“妇女幸福酒”。但不宜多饮、空腹饮,以免伤肝伤胃伤胰腺,每次饮用控制在50ml左右即可。
2.桂花茶
取桂花3-5g、 枸杞适量,沸水冲泡后代茶饮即可。有舒肝气,散寒气,滋养肝血,安心养神,润肠通便的功效。
3.桂花糯米藕
选择短、粗、嫩的藕,洗净去皮,切除一头,塞进泡好的糯米,七八成满左右即可,再盖上切除的头,用牙签固定;水中加桂花、红糖,小火慢煮2小时左右,若喜欢颜色深的藕,也可以放些红曲粉;
煮熟后,在冰箱冷藏后切片。有平肝、美容等功效。
桂花的食用禁忌
新鲜桂花中含有单宁,味道苦涩,所以需经过处理才能食用。将鲜桂花放在淡盐水里浸泡10分钟以上,再冲洗干净,快速吹干水分即可。不要晒干或阴干,以免香味流失。
食用桂花也要注意计量。因为桂花香味强烈,中医认为辛香之品易耗气,所以食用不能过量,以免出现恶心、头晕、想吐等不良反应。
此外体质偏热的人群要慎用桂花。桂花性温,因胃热造成的口臭,桂花只能用来漱口,不可服用。
国人不仅喜欢食用桂花,也喜欢种植桂花。不仅因为它寓意吉祥富贵,它还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、二氧化硫、烟尘等。桂花的香味也能够起到放松、定心的作用。如此一举多得,让我们也效仿古人尝试一下十里飘香的桂花生活吧。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,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?
随着各地陆续入冬,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,新冠、流感、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,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,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。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,但在中医的眼中,这些都属于外感。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
-
又容易上火又怕冷,“上热下寒”体质怎么调?
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,经常感觉下肢冰凉,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,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,身体特别“难伺候”。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“上热下寒”。“上热下寒”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,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,上部表现为热性
-
养生重在养脾胃(上)
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,不管有没有学医,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,比如:前三十年胃养人,后三十年人养胃;比如:脾胃是后天之本;比如:三分治七分养……,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。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?一、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
-
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”——滋补佳品黄精
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。《抱扑子》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。有补肾精气、滋养脾胃、醒肝美容、填脑髓、长肌肉、滋养五脏等功效,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。杜甫还留下诗句: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。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、
-
身体健康离不开“三通”
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,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,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。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,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。内在的统一、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。身体健康离不开“三通”。即是食道通、水道通、气道通,三道通畅
-
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
在先秦诸子中,儒家、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。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,重视人的精神自由,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。这种“贵生”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,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。先哲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十三章中提出“故贵身于天下,
-
每逢佳节......没吃多少也胖三斤?道医提醒:你可能是湿气重
很多人戏称自己“每逢佳节胖三斤”,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。还有的人很无辜,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,自己明明没吃多少,体重却只增不减。道医认为,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。一.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,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
-
手脚冰凉,暖不过来该怎么办?(上)
春天已到,乍暖还寒。马上就要春分了,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。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,手脚就会一直冰凉,甚至持续到现在。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,并不是一种病,但是在中医看来,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:出问题了,需要调理一下了。一、手脚冰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