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水果——杨梅
“玉盘杨梅为君设,吴盐如花皎白雪“,“闽广荔枝,西凉葡萄,未若吴越杨梅”, “南方珍果,首及杨梅”。有关杨梅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,杨梅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水果,也是文人雅士喜欢吟咏的主题之一。古人提倡“应季而食”,杨梅作为夏季的时令水果,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,有“果中玛瑙”的美誉,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果中珍品吧!
一、杨梅的功效与作用
1、营养价值高。杨梅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,果实中富含有机酸、维生素、矿物质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营养元素,其中钙、磷、铁含量较高于其它水果。杨梅所含有的花青素有很好的抗氧化功能,有提高免疫力、预防衰老的作用。
2、含糖量低。杨梅含糖量低于苹果、葡萄、樱桃、荔枝等水果,是理想的低糖水果,减肥人群也可放心食用。
3、生津止渴。杨梅味甘酸,酸能敛阴生津,甘令津回,酸甘可化阴生津,能够促进人体水液吸收,加速津液形成。
4、全身是宝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杨梅主治止渴,和五脏,能涤肠胃,除烦溃恶气。核仁主治脚气;树皮及根,煎汤,洗恶疮疥;煎水,漱牙痛;口服,解砒霜毒;烧成灰调油,涂烫伤烧伤。
二、杨梅养生食疗
1、杨梅甜酒
功效:清解暑热、去痧止泻,可预防中暑、治暑热泄泻。
材料:新鲜杨梅500g,白糖50g。
做法:杨梅洗净后加白糖,捣烂放入容器中,发酵1周成酒。用纱布滤汁,放入锅中煮沸,熄火冷却后密封保存。
用法:越陈越好,适量饮用,切莫贪杯。
2、杨梅冰糖水
功效:生津解渴、消食开胃。适合于口渴口干、食欲不振等夏季暑热伤津者。
材料:杨梅100克,冰糖20克。
做法:杨梅用清水冲洗干净,然后用淡盐水浸泡一刻钟左右,再用清水冲洗一遍。将杨梅和冰糖一起放入锅中,加适量水,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0分钟左右即可,煮的过程中可轻柔搅拌。
用法:放凉后饮用。未喝完的注意密封冷藏保存。
3、杨梅绿豆糯米粥
功效:健脾开胃、清热解毒、降火消暑
材料:糯米、绿豆、杨梅、白糖
做法:糯米、绿豆洗净,用冷水浸泡2小时左右,杨梅用盐水洗净,再用清水冲洗干净。锅中加入适量冷水,将糯米和绿豆一同放入,先用旺火烧沸转用小火煮至熟烂。最后加入杨梅煮至粥成后,调入白糖即可食用。
用法:适量饮用
三、杨梅食用宜忌
1、杨梅的保质期较短,在常温下一般不超过2天,趁新鲜食用。
2、杨梅食用前最好先用盐水浸泡再用清水冲洗干净,这样不但可以杀菌而且可使杨梅更加可口。
3、杨梅中的有机酸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,胃炎、胃十二指肠溃疡、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不宜食用杨梅。
4、杨梅性温热且味酸,牙痛、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,在吃完后,记得用凉白开漱口或刷牙,孕妇也应适当控制。
5、吃杨梅最好吐核。特别是患有肠胃基础性疾病的人群,吞入大量杨梅核容易造成出血、穿孔、肠梗阻等情况。
6、杨梅含钾量高,对于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来说,也不建议吃太多杨梅。
7、杨梅忌生葱同食。
四、安全风险
杨梅树枝较脆,容易断裂,最好不要爬树采摘,建议在树下用工具进行采摘,不要为了摘到高处的果实而发生意外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杨梅已不再是“一颗值千金”的珍果,天南海北的人们皆可品味杨梅的独特魅力。炎炎夏日身体出汗较多,吃一点杨梅能起到生津敛汗的作用,再喝一碗清热解暑的杨梅绿豆粥,让这个夏天不再炎热。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舌头放得好,妙处可不少(下篇)
上篇我们介绍了舌头的位置放不对,对人的外在容貌和健康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。这篇我们将着重介绍一下,如果舌头位置放好了,天长日久下来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?一、舌顶上腭对于道家修行的好处从道家修行养生的角度来说,舌顶上腭是老祖宗自古就传下
-
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”——滋补佳品黄精
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。《抱扑子》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。有补肾精气、滋养脾胃、醒肝美容、填脑髓、长肌肉、滋养五脏等功效,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。杜甫还留下诗句: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。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、
-
怎么吃能长寿?——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
怎么吃能长寿?——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饮食是维系生命的必要因素,也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。中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饮食文化,俗话说“民以食为天”,“人是铁,饭是钢,一顿不吃饿得慌”,甚至以前人们见面用“吃了没”打招呼。“吃”与每个人的性命息
-
首席补气要药——黄芪
最近有位朋友在用黄芪煮水喝,喝了几天遂来找小编询问,为什么喝了几天又是上火又是头晕失眠的,这黄芪不是补药么?黄芪确是补药,但补药也不是人人皆宜的,更不是随便吃随时补的。本文便带大家认识一下黄芪的正确用法。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区别黄芪在古时的本草
-
“二阳”来袭,孩子应该注意什么?
“五一”假期过后,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许多关于二阳的讨论。据北京疾控公布的第19周 (5月8日-14日)的数据,新冠感染连续3周超越流感,重返法定传染病病种排名第一。钟南山院士分析说,基于seirs模型的预测显示,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将
-
道医带你识本草:是什么决定了一味药的属性?
有一天,仙人命令童子将山中能做药材的草木都采回来,童子空手而归,仙人问其原因,童子答曰:“满山皆药,无从采起。”在高明的医者眼中,宇宙万物皆可为药,也皆可不为药,全在于万物的属性是否对症。如对症下药,砒霜水银也能药到病除;如用药不当,人参灵
-
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?
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?时令已经到了深秋,层林尽染,漫江碧透,别有一番美景。秋天是个美丽浪漫的季节,但是秋天也是个干燥的季节。很多人一觉醒来都会感到口干舌燥,喝水也不感到滋润;鼻腔有干燥感,一不小心还出血;喉咙也痒痒的,频频干咳,有时有少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