厨房中的中草药:豆豉
说到豆豉,首先让你想到的是什么?是老干妈豆豉油辣椒,是川府豆豉鱼,是豉汁蒸排骨,还是鸭溪豆豉火锅?
豆豉是以黑豆或黄豆为原料,利用毛霉、曲霉分解大豆蛋白质,继而加盐、酒,干燥,抑制酶的活力,延缓发酵过程而制成。豆豉的种类较多,按加工原料分为黑豆豉和黄豆豉,按口味可分为咸豆豉和淡豆豉。
豆豉的食用价值
豆豉是中国传统特色发酵豆制品调味料,最早可见于西晋张华的《博物志》,它滋味鲜美、营养丰富,自诞生之日起,就成为家常调味品,承担着食用价值,无论是蒸肉、炒菜、腌菜还是煮火锅,放上一点,美味成都和鲜味都得到了提升,深受大众的喜爱,如今也已成为厨房不可缺少的调味品。
在中国几千年的饮食文化中,豆豉贯穿始终,汉代刘熙在《释名·释饮食》说:“豉,嗜也。五味调和,须之而成, 乃可甘嗜也。”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曾出土一罐“豆豉姜”,带出了“舌尖上的西汉”。唐朝时,豆豉已经成为做鱼、做肉必不可少的调料。杜甫就曾用诗句描绘过豆豉炖鱼:“豉化姜丝熟, 刀鸣脍缕飞 。”南宋诗人陆游在故乡绍兴写的《村居初夏》就提到喜食豆豉:“梅青巧配吴盐白,笋美偏宜蜀豉香。”
豆豉既可作佐料,又具有药用价值,当然作为药用的豆豉是用黑豆发酵而成,而且用的是淡豉。豆豉自古入药,历代医药书籍中均有记载。
古籍中的豆豉
唐朝孟诜所著《食疗本草》记载:“豉,能治久盗汗患者,以二升微炒令香,清酒三升渍。”
魏晋陶弘景所著《名医别录》记载:主伤寒头痛寒热,瘴气恶毒,烦躁满闷,虚劳喘吸,两脚疼冷。又杀六畜胎子诸毒。
明朝李时珍所著《本草纲目》:“豉,诸大豆皆可为之,以黑豆者入药。有淡豉、咸豉,治病多用淡豉汁及咸者,当随方法。”
豆豉的药用价值
《中国药典》:解表,除烦,宣发郁热。用于感冒、寒热头痛,烦燥胸闷,虚烦不眠。
豆豉,性味辛,甘,微苦,入肺,胃经,具有和胃,除烦,解腥毒,去寒热的功效。豆豉的解表力较弱,用治外感表证多配合其它解表药同用,如感冒风热多用清豆豉,并配合薄荷、连翘等应用;感冒风寒则多用淡豆豉配合葱白等应用。豆豉配山栀有除烦的作用,主要用于热病后出现的虚烦不眠、心中懊闷的症状。
葱豉汤
出自道医葛洪《肘后备急方》,为风寒感冒初起的常用方。
症状:鼻流清涕、怕冷不出汗、鼻塞、头痛、舌苔白腻。
用量:带须葱白2根、淡豆豉约10克。
做法:放入500毫升水,加入淡豆豉,水煮沸2~3分钟后,再加入葱白,煮3分钟后即可出锅。服用具有通阳发汗的功效。
因为豆豉药性较平和,也适于7岁以上小孩的感冒初期服用。在民间,尤其是一些农村家庭会常备豆豉,遇有受凉引起的感冒时,常取豆豉与葱、姜同煎,趁热服下汗出即愈,对已学天师府祝由医学的人,可搭配感冒符或冷证符使用,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文字编辑/华锦
返回列表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春季咳不停,千万别乱止咳,道医化解,孩子少受罪
咳嗽是孩子经常遇见的病症,四季均会发生,冬春尤为突出。而因现在将咳嗽与肺炎绑定,孩子一咳嗽,家长也跟着急上火。加上现在多数家长对咳嗽本身不了解,一些不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方法,导致孩子咳嗽的周期越来越长,短则几天,多则十天半个月。咳嗽本身,其实
-
冬季女性养生:不做“冻美人”
很多女性抗寒能力弱,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冷,晚上钻进被窝双脚还暖不起来,甚至出现整晚都双脚冰凉的情况,让女性感到十分的烦恼和痛苦。冬三月,主气为寒,易伤人体阳气,而女性因生理结构,属于容易气血亏虚而阳气不足的人群,加上现在女性为了美丽,冬天或穿
-
夏季高发关节病,防治也有小妙招
夏季由于气温高、湿度高,吹空调等多种原因成为关节类疾病的高发期。人体关节易发病的有膝、肩、手、腕、踝等关节。关节不适的表现也多种多样,常见的有关节疼痛、关节异响和关节僵硬、肿胀等。那么夏季应该如何如何防治关节病呢?一、天热勿贪凉关节怕受凉。
-
孩子张嘴睡觉,打鼾?道医带你认识腺样体肥大
腺样体,位于鼻咽部的顶壁与咽后壁交界处,表面呈橘瓣样,和扁桃体一样,属于淋巴组织,是人体的免疫器官,它在小儿出生后逐渐长大,大约在6岁的时候达到最大程度,10岁以后逐渐萎缩。腺样体肥大,多发于10岁以下的孩子,指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
-
“葱辣鼻、蒜辣心、生姜辣到脑顶心”为何辣味会跑?
生活中有一类俗语,比如“葱辣鼻、蒜辣心、辣椒辣嘴唇、芥末专辣鼻梁筋、韭菜辣到脖项筋、生姜辣到脑顶心”短短几个字,就把人们吃完辛辣食物后的感受形象的表达出来。吃了不同辛辣食物后,人体感受各不相同,古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,总结出中药学的归经理论
-
节气养生 | 话说二十四节气
节气养生 | 话说二十四节气众所周知,太阳与地球时刻都在公转和自转,地球一年围绕太阳运转一周,在地球上看到的是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,太阳所移动的这条路线被称为黄道。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,将全年分为二十四个段落,当太阳与赤道形成垂直
-
伸懒腰,也能拯救五十肩?
伸懒腰,也能拯救五十肩?在50+的人群中,有一种常见的疾病静悄悄地潜伏着。这个疾病总让我们抱怨自己肩膀疼痛、肩臂僵硬、摆动不开,像一个展不开翅膀的企鹅。它就是我们常说的“肩周炎”,也叫“五十肩”,因好发于五十岁左右患者。一、什么是五十肩?中
-
春季养生从头开始(上)
气温回暖,万物复苏。大家也开始脱去厚厚的冬装,纷纷去户外开始享受阳光、关注养生。头为诸阳之会,遍布经络与穴位,且与人体五脏六腑有着紧密的联系。头部是人体非常重要的部位,是接受信息、处理信息的诸多重要器官的集中区域。所以,好好保养头部,不仅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