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三庚三伏始,其中奥秘你可知?
俗话说“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”,三伏是一年中很特别的时间段,关于三伏的内涵与养生之道,不可不知。伏,简言之为“潜伏避暑”,其深意是由于阴阳转换、季节交替,阴气受阳气所迫而伏藏在地下。
道家典籍《黄帝内经》首次记载了“长夏”,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,也可以将季节划分为五季:春、夏、长夏、秋、冬。春木、夏火、秋金、冬水,三伏时期属与长夏,五行为土。由夏到秋则火克金,金不敢出来,就要在五行为土的长夏期间潜伏。《道德经》曰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,中国人常说“事不过三”,过三则重复,所以只“三伏”。
三伏日期的推算与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,体现了古人的智慧。道藏《淮南子》是“西汉道家言之渊府”,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完整地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与顺序,历二千多年而没有改变。奇门遁甲,三伏遁庚。夏至三庚三伏始,立秋初庚末伏时: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(初伏),第四个庚日为中伏(二伏),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(暑伏)。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,所以初伏、末伏持续的时间是10天。

三伏要防暑。三伏是一年中气温最高而且闷热的日子,防暑降温必不可少,但是要方法得当。很多人都感慨过“这条命是空调给的”,其实伏天人体阳浮于表,汗出时毛孔打开,冷气很容易侵袭经络导致“空调病”。可以适当午睡,清淡饮食,“恬淡虚无,精神内守”是心静自然凉的防暑妙法。
三伏须扶阳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曰: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,故天运当以日光明。”人体之所以会受湿暑等邪气的侵袭,均因机体阳气不足所致,所以三伏天也应当注意固护阳气。
三伏当健脾。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曰:“脾主长夏”。脾为人体的后天之本,居中央为土脏,与长夏之气相通。脾喜燥恶湿,三伏天是一年中最潮湿的季节,尤其需要健脾祛湿。
冬季的疾病很多是因为阳虚湿盛引起的,道家践行“天人合一”,三伏天正是顺势而为、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。伏天切忌贪吃瓜果寒凉,而要以温补方式驱除寒气。此时通过艾灸扫荡寒湿、引气点穴按摩的方式最容易达到祛湿扶阳的功效,可事半功倍。
(一)艾灸
(1)穴位:合谷、大椎、肺俞、脾俞、风门、关元、足三里

(2)每日选取穴位3-4个
(3)使用药灸:雷火灸
(4)艾灸时间:每次40-60分钟
(二)点穴按摩
(1)穴位:合谷、大椎、肺俞、脾俞、风门、关元、足三里
(2)每日选取穴位3-4个
(3)调理时间:每次30-45分钟
(4)操作手法:用点穴工具或手指远端指腹点按穴位,配合医圣道医点穴引气之法效果更佳。
善用三伏养生,小妙招也能治大病!欢迎关注,期期精彩!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,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?随着各地陆续入冬,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,新冠、流感、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,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,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。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,但在中医的眼中,这些都属于外感。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又容易上火又怕冷,“上热下寒”体质怎么调?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,经常感觉下肢冰凉,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,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,身体特别“难伺候”。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“上热下寒”。“上热下寒”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,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,上部表现为热性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养生重在养脾胃(上)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,不管有没有学医,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,比如:前三十年胃养人,后三十年人养胃;比如:脾胃是后天之本;比如:三分治七分养……,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。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?一、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”——滋补佳品黄精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。《抱扑子》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。有补肾精气、滋养脾胃、醒肝美容、填脑髓、长肌肉、滋养五脏等功效,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。杜甫还留下诗句: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。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、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身体健康离不开“三通”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,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,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。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,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。内在的统一、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。身体健康离不开“三通”。即是食道通、水道通、气道通,三道通畅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在先秦诸子中,儒家、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。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,重视人的精神自由,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。这种“贵生”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,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。先哲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十三章中提出“故贵身于天下,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每逢佳节......没吃多少也胖三斤?道医提醒:你可能是湿气重很多人戏称自己“每逢佳节胖三斤”,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。还有的人很无辜,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,自己明明没吃多少,体重却只增不减。道医认为,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。一.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,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 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手脚冰凉,暖不过来该怎么办?(上)春天已到,乍暖还寒。马上就要春分了,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。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,手脚就会一直冰凉,甚至持续到现在。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,并不是一种病,但是在中医看来,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:出问题了,需要调理一下了。一、手脚冰凉 

 
    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