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血压?道医教你每天揉这里!
据统计,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达2.7亿,而且仍然呈现上涨趋势,已经波及到中年人,甚至是青年人。按现代医学,收缩压≥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≥9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,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,极易引发心、脑血管和肾功能病变,危害极大,被称之谓“无形杀手”。高血压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,部分人会出现头晕、头疼、颈项板紧等症状,因症状过于常见,很多人都忽视它背后真正的危害性。
从中医角度,现在所说的高血压属于中医“阳亢”的范畴,其表现与中医常见的“眩晕”、“肝风”、“中风”等近似。从病症表现,主要是肝、肾的病变。按中医辨证及表现的症状,分为多种类型,如肝阳上亢、肝肾阴虚、气血亏虚、气虚痰浊,其中以肝阳上亢和肝肾阴虚最为多见。
1、肝阳上亢型:血压增高,伴有眩晕头痛、急躁易怒、口干苦、面红耳赤、失眠多梦、头胀耳鸣、舌红苔黄、手足麻木、颈项疼痛等症状。
肝阳上亢,多为长期精神紧张、烦劳操持、年高阴亏或房劳太过,耗损肝阴,致使阴虚于下, 阳亢于上所导致。
2、肝肾阴虚型:血压增高,伴有眩晕耳鸣、头痛时脑袋里空空的,神疲健忘,腰膝酸软等,其中偏阴虚者五心烦热、口燥咽干。
3、另有因肾精不足导致的高血压,因肾阳不足而使肾精气化无源,气虚久亏,水不涵木,则肝阴缺损而阳过分上亢。肾阳虚者怕冷、手脚发凉,此类人多为由于先天不足或性生活过度,或年老肾亏,或大病久病伤肾等原因引起。
归根结底,血压高,与“热”证有关,且大都是肝肾两脏的问题。肝五行属木,肾属水,水生木,肝主藏血,肝性升发,如没有肾水的滋润,它就升发太过,血管的压力加大,血压就会升高。若肾水充足的话,就可以柔克刚,把肝的“刚性”中和一下,血管也会变得相对柔韧,血管弹性变好了,就能大大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几率。
在治疗方法上,西药的建议是终生治疗,每天都要吃药,但西药有很大的副作用,长期吃也只能进行控制,不能根治。且随着服用药史越长,累计用药量也越来越大,对肝肾的损害无法避免且至今没有好的解决方案。
中医防治高血压的方式带来的副作用则少了很多,如穴位按揉、针刺结合艾灸、中药等等,各有所长,对高血压都以“根治”为目的,而非简单的“控制”。
从中医经络学来看,人体本身就存在降压作用的穴位,有以下三个穴位被证明效果非常好:太冲、太溪、曲池。肝经上的太冲穴可疏肝理气,平肝降逆,不让肝气升发太过。肾经上的太溪穴补肾阴就是给“肝”浇水;大肠经上曲池穴用来扑灭火气,也就是降压效果最好。可坚持每天按揉这3个穴位,每穴每次按揉不低于200下。
针刺结合艾灸的疗法,因针刺因涉及到专业性,故普通人不建议自行操作,可选择艾灸来替代。穴位选取上,除了曲池、太冲、太溪,还可加入足三里、阳陵泉、三阴交等。
每日选取穴位3~4个,每次施灸时间40~60分钟。
当然了,五脏健康离不开七情,从情志上说,心胸要开阔一点,不能斤斤计较。保持性情的豁达开朗,能使经络通畅,这在中医里就是“肝气条达”,肝气可达四肢末梢,这样血就不容易发生“堵车”。不淤堵,则不会“气郁而化火”,成为高血压病症的隐患。
在中医的眼中,养比治更重要,任何疾病只要方法得当,都有解决的途径。高血压,也许在你每日的“揉一揉”当中,就解决了。
欢迎关注,下期更精彩!
返回列表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流感支原肺炎体双双来袭,咳嗽不停该如何应对?
随着各地陆续入冬,我国内地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,新冠、流感、支原体肺炎纷纷来袭,存在多病原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风险,一时间医院人满为患。虽然现在各种疾病的名称越来越多,但在中医的眼中,这些都属于外感。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外感之后持续
-
又容易上火又怕冷,“上热下寒”体质怎么调?
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,经常感觉下肢冰凉,但吃点温补或燥热的食物就上火,可以说是又怕冷又怕热,身体特别“难伺候”。传统医学将这种比较矛盾的体质概括为“上热下寒”。“上热下寒”的症状上热下寒通常是寒热错杂的表现,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,上部表现为热性
-
养生重在养脾胃(上)
中国人几千年来都很重视脾胃,不管有没有学医,有关养护脾胃的俗语也能张口来几句,比如:前三十年胃养人,后三十年人养胃;比如:脾胃是后天之本;比如:三分治七分养……,可见大家对脾胃都很看重。那脾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?一、脾胃的作用以现代人眼光来看
-
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”——滋补佳品黄精
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。《抱扑子》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。有补肾精气、滋养脾胃、醒肝美容、填脑髓、长肌肉、滋养五脏等功效,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。杜甫还留下诗句: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。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、
-
身体健康离不开“三通”
现代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,虽然不至于生病到了生病的地步,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不舒服。从道家养生的角度来说,分而治之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。内在的统一、平衡才是治愈的关键。身体健康离不开“三通”。即是食道通、水道通、气道通,三道通畅
-
先秦道家哲学中的养生之道
在先秦诸子中,儒家、道家都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。道家更是将对生命的珍视提升到相当的高度,重视人的精神自由,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。这种“贵生”思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有重要影响,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后世。先哲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十三章中提出“故贵身于天下,
-
每逢佳节......没吃多少也胖三斤?道医提醒:你可能是湿气重
很多人戏称自己“每逢佳节胖三斤”,这种人是节假日期间好吃的吃多了导致体重增加。还有的人很无辜,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日常三餐,自己明明没吃多少,体重却只增不减。道医认为,这种情况可能是湿气重导致的。一.什么是湿气产生湿气,本质是水液循环产生了异常
-
手脚冰凉,暖不过来该怎么办?(上)
春天已到,乍暖还寒。马上就要春分了,天气中还是略带着寒意。有不少人从进入冬天开始,手脚就会一直冰凉,甚至持续到现在。手脚冰凉在西医上来说,并不是一种病,但是在中医看来,这已经是身体在发出比较明显的信号:出问题了,需要调理一下了。一、手脚冰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