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忘事别只怨大脑——关于记忆力的中医解读
记忆力是人们与生俱来的,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,很多人都希望拥有好记性,却感叹自己没有聪明的大脑。其实,古人早就对此做出过深入研究,从传统医学角度来看,爱忘事还真不能只怨大脑。
影响记忆力的因素
中医认为,人体是一个整体系统,脏腑经络之间息息相关,影响记忆力的因素也颇为复杂。先天禀赋不同会导致个体之间存在记忆力差距,而后天因素,除了大脑,主要还取决于肾、心、脾三脏的功能。
大脑是负责记忆的器官。脑为奇恒之腑之一,居于颅内,由髓汇聚而成,《黄帝内经》称脑为“髓海”。记忆力是大脑的基本功能之一,《类证治裁》指出“脑为元神之府,精髓之海,实记忆之所凭”。脑髓的充盈程度是影响记忆力的重要因素,《医林改错》载:“所以小儿无记性者,脑髓未满,高年无记性者,脑髓渐空”。
肾藏精,精生髓,髓充脑海。中医认为,髓由肾精所化生,与脑相通,有充养骨骼、补益脑髓的功能,《医碥》有云:“在下为肾,在上为脑,虚则皆虚”。肾精虚则髓海不足,肾阳虚则脑髓运转不灵,自然也就导致记忆减退。
心藏神,心生血,血主濡之。《黄帝内经》谈到“心主身之血脉,脉者,血之府也,经脉流行不止,环周不休”,饮食精微在心阳的作用下“奉赤化血”,血液周流不息,不断地濡养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。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,血液充足,才能精神充沛,若血虚无法上荣于头,大脑便会产生失眠、健忘、眩晕等症状。临床上痰迷心窍、痰火扰心、心阳虚、心血虚等证,往往同时伴有健忘。
脾为后天之本、气血生化之源。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,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。只有脾气健运,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健全,才能为化生气、血、津液等提供足够的养料,所以脾为气血生化之源,为后天之本。精血可以互生,精生髓,髓亦可化血,而水谷精微即是后天之精,脾对于记忆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如何保护记忆力
大脑也会老化,成年之后,随着生命活动,肾精不断消耗,髓海渐空,记忆力有所下降是自然规律。虽然一切最终都难逃脱岁月的考验,但大脑却可以有效延缓衰老,保护记忆力的根本在于固肾精、养心脾,应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做起。
不可“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”。许多年轻人不知持满,纵欲过度,导致伤精,结果年纪轻轻就早生华发,失眠健忘。
按时作息,少熬夜。现在社会压力大,诱惑多,熬夜学习、加班,熬夜沉迷电子产品,几乎是很多人的常态,这不仅是对肾精的极大损耗,也是对心血的极大损耗。
避免思虑过度,也要善用大脑。正所谓“思伤脾”,思虑过度导致气机郁结,对于脾有很大损伤,久而久之会引起气血亏虚,百病随之而起。尽管殚精竭虑不利于记忆力,善用大脑却是保持大脑活力的重要方法。
适当运动。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久视伤血,久卧伤气,久坐伤肉,久立伤骨,久行伤筋,是谓五劳所伤”,久坐、久视、久卧导致气滞血瘀、经络受阻,既伤气血又伤肉。懒对大脑的伤害可能跟它对身体的伤害一样的大,现代研究也证实,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流量,增加脑部组织氧气和养分的摄取,保证大脑的健康。
饮食也是保护记忆力的重要方式。饮食应均衡,保持种类多样性,才能为气血提供充足的生化之源。核桃、黑芝麻、栗子、黑豆等食物可以起到补脑补肾的作用,红枣、桂圆、小米、山药等食物有较好的补血补脾的功效。
道家养生功法可以炼养“精气神”。道家认为“精气神”是人体的“上品三药”,通过修炼可以恢复生命过程所耗损的能量,实现长生久视。萨祖在《雷说》中写道:“予得诀之后,殷葱苦志,所以发白反黑,齿落更生,年几三余,视听不衰,筋骨愈固。”祖师亲身经历,所言真实不虚,可见修炼道家养生功法,延年益寿的同时,还能提升记忆力。
健忘较为严重时,应及时就医。“孔圣枕中丹”是增强记忆力的名方,顾名思义是读书善忘的人服了此药,能像孔圣人那样资质聪颖。该方出自唐代道医孙思邈,只有制龟板、生龙骨、远志、石菖蒲四味药组成,专门治疗心肾不交导致的健忘。祖国传统医学擅长从整体角度调理人体阴阳平衡,除了汤剂,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,如艾灸、针灸、按摩、祝由等。健忘是人体发出的求救信号,不只是大脑的问题,须加以重视,辨证论治,早发现早治疗。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舌头放得好,妙处可不少(下篇)
上篇我们介绍了舌头的位置放不对,对人的外在容貌和健康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。这篇我们将着重介绍一下,如果舌头位置放好了,天长日久下来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?一、舌顶上腭对于道家修行的好处从道家修行养生的角度来说,舌顶上腭是老祖宗自古就传下
-
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”——滋补佳品黄精
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。《抱扑子》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。有补肾精气、滋养脾胃、醒肝美容、填脑髓、长肌肉、滋养五脏等功效,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。杜甫还留下诗句: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。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、
-
怎么吃能长寿?——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
怎么吃能长寿?——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饮食是维系生命的必要因素,也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。中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饮食文化,俗话说“民以食为天”,“人是铁,饭是钢,一顿不吃饿得慌”,甚至以前人们见面用“吃了没”打招呼。“吃”与每个人的性命息
-
首席补气要药——黄芪
最近有位朋友在用黄芪煮水喝,喝了几天遂来找小编询问,为什么喝了几天又是上火又是头晕失眠的,这黄芪不是补药么?黄芪确是补药,但补药也不是人人皆宜的,更不是随便吃随时补的。本文便带大家认识一下黄芪的正确用法。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区别黄芪在古时的本草
-
“二阳”来袭,孩子应该注意什么?
“五一”假期过后,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许多关于二阳的讨论。据北京疾控公布的第19周 (5月8日-14日)的数据,新冠感染连续3周超越流感,重返法定传染病病种排名第一。钟南山院士分析说,基于seirs模型的预测显示,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将
-
道医带你识本草:是什么决定了一味药的属性?
有一天,仙人命令童子将山中能做药材的草木都采回来,童子空手而归,仙人问其原因,童子答曰:“满山皆药,无从采起。”在高明的医者眼中,宇宙万物皆可为药,也皆可不为药,全在于万物的属性是否对症。如对症下药,砒霜水银也能药到病除;如用药不当,人参灵
-
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?
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?时令已经到了深秋,层林尽染,漫江碧透,别有一番美景。秋天是个美丽浪漫的季节,但是秋天也是个干燥的季节。很多人一觉醒来都会感到口干舌燥,喝水也不感到滋润;鼻腔有干燥感,一不小心还出血;喉咙也痒痒的,频频干咳,有时有少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