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雪时节话养生
小雪节气后,我国广大地区东北风开始成为常客,气温下降,逐渐降到0℃以下,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,虽开始降雪,但雪量不大,故称小雪。此时万物失去生机,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。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,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。那么,在小雪节气里,人们养生保健应该注意什么呢。
藏养有度。中医讲究天人合一,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。《内经》有云:“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,是气之常也,人亦应之。”又说“冬三月者为封藏”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瘟”。这是说相比较春、夏和秋季,冬季应更加着重补养身体。小雪过后,寒气更加凝结收隐,旧病复发率呈上升之势,死亡率也急剧攀升,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。因此,冬季补养调理身体格外重要,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和合理的生活规律,还要加强锻炼。在中医理论中,冬季人体阳气处于收藏状态,所以第一养护方法就是防寒,保护机体免受寒邪入侵。其次,冬天是补肾的最佳时节,平时要控制原发病,保证排便通畅,不憋尿、多饮水,虽然看上去很简单,但这些对于肾脏的保健都有着很好的作用。特别注意一定不能乱吃药品,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给。
食以御寒。小雪节气之后气温将逐渐下降,气血不足的人在冬季容易怕冷,因此,对于这些人来说,不妨通过饮食上的调理来为机体增加能量,多吃助阳的食物,比如:羊肉、牛肉、红枣、冬笋、猪肝、海苔等。另外,寒冷干燥的室内,大多数人感到口鼻干燥,建议大家可以多喝点热汤,比如白菜豆腐汤、菠菜豆腐汤、羊肉白萝卜汤等,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。当然,无论是药补,还是食补都应在充分了解自身情况的条件下,选择恰当的食物,特别是有阴虚症状的人,助阳食品不宜多吃,要以滋阴为主。
多晒太阳。随着冬季到来,不少人感觉原本应该精神百倍的工作时间却总是脑袋昏沉,出现嗜睡、情绪低落等情况,对生活、工作都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。这些现象的发生,主要是由于冬季的光照时间相对要短,人体各项指标也会相对下降,如维生素D缺乏再加上褪黑素的平衡被打破,就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的情况。再随着天变短夜变长,接受光照时间变短,受阳光影响的血清素(五羟色胺)在人体内分泌减少,难以维持人体情绪处于积极稳定的状态,所以人们就会情绪低落。这个时候,需要我们多晒晒太阳,补充身体阳气,调节身体机能,让各项生理指标保持正常,从而振作精神,让人的情绪变的乐观向上。
冬季严寒,血管收缩,血压易升高。中医认为,人体内的血液,得温则易于流动,得寒就容易停滞,所谓“血遇寒则凝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在冬天里,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,患“中风”者增多。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,尤其是老年人,气温下降就要添加衣物,不要等到感觉冷了再添。同时做好脑卒中危险因素的预防和筛查,远离中风,安度寒冬。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为什么一个薄荷叶,心情不好用它,感冒发烧用它,连皮肤瘙痒也要用它
为什么一个薄荷叶,心情不好用它,感冒发烧用它,连皮肤瘙痒也要用它薄荷叶,相信大家即使没见过也听说过。其实薄荷叶不但是调味品、香料,还是中药里面发散风热药的代表,很多人都知道咽喉稍微有点上火,吃几个薄荷糖会凉凉的。身体起了些红疹子,肺热亢盛,
-
以花养人——栀子花开
“栀子比众木,人间诚未多。”初夏,正是栀子花盛开的时节。一朵朵皎洁纯净的花朵点缀在翠绿的枝头,清风拂过,白玉般的花朵随风摇曳,独特的花香让人顿觉清凉。栀子花不仅美丽幽香,它还是可食用可药用。今天就来说一说好看又好吃的栀子花。栀子花的药用价值
-
久坐,最温柔的慢性自杀,早知道早避免
坐着,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状态,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,很多人习惯于超长久坐,可以几小时一动不动。殊不知,久坐被称为“最温柔的慢性自杀”,对身体危害非常大,世界卫生组织还将其列为:十大致病致死元凶之一。一、久坐伤肉《黄帝内经》早就有“久坐
-
以花养人——“百花之王”牡丹
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”。牡丹是我国特有花卉,原产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陵中。自南北朝起牡丹已经开始被人工栽培作为观赏花卉。牡丹不仅可作为观赏植物,同时也具有营养保健功效,牡丹的根、花均可入药,是不折不扣的“养生花”。牡
-
大病初歇,可以洗澡吗?
“朋友们,血泪经验,你们千万别洗澡啊!”“发烧一直出汗,身上很不舒服。到了第四天,实在头痒的受不了,就洗了一个澡,结果又难受了起来,头疼欲裂、发热、咽痛又回来了。”这几天微信群里不少人都分享自己的经历,提醒我们千万别在彻底好之前去洗澡,能忍
-
又到秋季,讲讲“肺”话
秋高气爽,干燥的风貌似乎成为秋天的代名词。随着秋季的到来,人们常常会感受到口鼻干燥、咽干咳嗽、皮肤脱屑等不适症状,这都是秋季干燥气候的影响。中医学认为秋季与肺气息息相关,而秋季的干燥气候容易侵袭肺部,而肺被称为“娇脏”,对于暖气和寒气都很敏
-
药王孙思邈的饮食养生之道
孙思邈是唐代著名道医,医术高超,医德高尚,一生治病救人无数,著作颇丰,代表作有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《千金翼方》等,被后世尊称为“药王”。相传他百余岁时犹视听不衰,神采甚茂,可谓古之聪明博达长寿者也。他深谙养生之道,他的饮食养生观念既体现了《黄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