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女性养生:不做“冻美人”
很多女性抗寒能力弱,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冷,晚上钻进被窝双脚还暖不起来,甚至出现整晚都双脚冰凉的情况,让女性感到十分的烦恼和痛苦。
冬三月,主气为寒,易伤人体阳气,而女性因生理结构,属于容易气血亏虚而阳气不足的人群,加上现在女性为了美丽,冬天或穿裙子,或穿七分裤,露着脚踝,露着腰腹,为了爱美不注意防寒保暖,伤了三阴交和神阙,腹背受寒,下肢受凉,带脉和肝肾脾经淤堵,痛经、关节痛、腹痛已越来越常见,小蛮腰也逐渐变水桶腰。
女性冬季如何养生?
1.早睡晚起
《素问.四气调神大论篇》中记载,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。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。冬季,黑夜时间长,白天时间短,阳气被抑制,女性应顺应自然,增加睡眠时间,冬季三个月,宜早睡晚起,早睡,即不超过晚10点睡觉,顺应阳气内藏,保养人体阳气,待日出而起床,则躲避严寒,补养元阴元阳。这是顺应冬气、养护人体、闭藏机能的法则。事实上,冬天熬夜的伤害比平常更大,最好不要晚睡。
2.防寒保暖
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中记载:“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”。冬季属阴,以固护阴精为本,宜“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”。对于女性,尤其要注意对腰腹和手脚的防寒保暖。“冬伤于寒,春必温病”,冬季过分受凉,冬寒进入体内,到春天就会患温病,容易导致月经不调、痛经、腰痛等症状,损害健康。
道医认为,女性“手脚冰凉,怕冷畏寒”,很可能是自身阳气不足,气虚或血虚造成的。因为现在很多女性夏天喜欢吃冷饮,造成脾胃阳气受损,或是长期疲劳,过量服用寒凉药物。另外,也有些婚后女性因为房事过度等,都可造成阳气受损。而对手脚冰凉的女性,最简单有效的调理方式就是泡脚或艾灸。
温水泡脚:每天睡前用40℃左右的热水泡脚15~30分钟,可配合艾草生姜的泡脚药包,泡脚以身体微微发热为宜,出汗即可停止,穿上保暖的袜子,可以帮忙双脚御寒,促进血液循环,对心脏、肾脏及睡眠都有益处。
泡脚时间宜在每晚九点前,太晚泡脚,容易造成兴奋失眠,久而久之,也容易被湿气侵袭,形成水肿。
3.养肾
《素问.四气调神大论篇》中记载:“冬三月,此谓闭藏......,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肾。”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篇》中记载:“诸寒收引,皆属于肾”。冬季的寒气最易伤肾。肾脏是先天的基础和生命的源泉,具有藏精、藏骨、藏髓的功能。充足的肾精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,女性冬季同样要注重养肾。冬季养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女性下一年的健康状况,因此冬季养生在四季中尤为重要。
道医冬季补肾穴位:命门、太溪、神阙、关元、三阴交、复溜。
每天选取穴位3~4个。其中命门、神阙、关元适合艾灸,每次艾灸10~15分钟,灸后可喝一小杯温开水。太溪、三阴交、复溜穴,可在泡脚后进行按揉,每穴5~10分钟,以穴位酸胀为宜。
泡脚或艾灸一定要坚持,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,只有长期坚持,才能起到保健养生、防寒保暖的功效。
4.调神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中记载:“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以,若已有得”。冬季万物肃杀,生机潜伏,阴气内藏,除了保持内心的平静,女性在处于紧张、激动、焦虑、抑郁等状态时,可通过打坐、八段锦等调神法,尽快恢复心理平静。在积淀、滋养精神的同时,要让自己内心世界充满乐观、愉悦的情绪,正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中提到的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。
5.饮食
冬季饮食养生,道医推荐女性应以“藏热量”为主,冬天手脚冰凉或处于生理周期的女性,可经常煮山药红枣糯米粥喝,或当归生姜羊肉汤,萝卜排骨汤,不仅温暖脾胃,还能温补血气,增强体质喝抵抗力。
同时,还要遵循“少食咸,多食苦”的原则: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,而肾主咸,心主苦,当咸味吃多了,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,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,克制心脏的功能。所以,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,以助心阳。苦味食物如羊肉、杏仁、莴苣,都是适宜冬季食用的。
对于喜欢饮茶的女性,冬季泡茶所需的茶叶最好选择红茶,红茶性温和,对胃肠的刺激性小,能助消化、促进食欲,具有暖胃养胃的效果。
(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舌头放得好,妙处可不少(下篇)
上篇我们介绍了舌头的位置放不对,对人的外在容貌和健康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。这篇我们将着重介绍一下,如果舌头位置放好了,天长日久下来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?一、舌顶上腭对于道家修行的好处从道家修行养生的角度来说,舌顶上腭是老祖宗自古就传下
-
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”——滋补佳品黄精
自古便有食用黄精的记载。《抱扑子》里介绍用黄精芝麻九蒸九晒加白蜜制作成丸。有补肾精气、滋养脾胃、醒肝美容、填脑髓、长肌肉、滋养五脏等功效,所以古人很爱食用黄精。杜甫还留下诗句:“扫除白发黄精在,君看他年冰雪容。”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黄精含菸酸、
-
怎么吃能长寿?——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
怎么吃能长寿?——道医告诉你饮食中的秘密饮食是维系生命的必要因素,也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。中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饮食文化,俗话说“民以食为天”,“人是铁,饭是钢,一顿不吃饿得慌”,甚至以前人们见面用“吃了没”打招呼。“吃”与每个人的性命息
-
首席补气要药——黄芪
最近有位朋友在用黄芪煮水喝,喝了几天遂来找小编询问,为什么喝了几天又是上火又是头晕失眠的,这黄芪不是补药么?黄芪确是补药,但补药也不是人人皆宜的,更不是随便吃随时补的。本文便带大家认识一下黄芪的正确用法。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区别黄芪在古时的本草
-
“二阳”来袭,孩子应该注意什么?
“五一”假期过后,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许多关于二阳的讨论。据北京疾控公布的第19周 (5月8日-14日)的数据,新冠感染连续3周超越流感,重返法定传染病病种排名第一。钟南山院士分析说,基于seirs模型的预测显示,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将
-
道医带你识本草:是什么决定了一味药的属性?
有一天,仙人命令童子将山中能做药材的草木都采回来,童子空手而归,仙人问其原因,童子答曰:“满山皆药,无从采起。”在高明的医者眼中,宇宙万物皆可为药,也皆可不为药,全在于万物的属性是否对症。如对症下药,砒霜水银也能药到病除;如用药不当,人参灵
-
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?
为什么秋天容易口干舌燥?时令已经到了深秋,层林尽染,漫江碧透,别有一番美景。秋天是个美丽浪漫的季节,但是秋天也是个干燥的季节。很多人一觉醒来都会感到口干舌燥,喝水也不感到滋润;鼻腔有干燥感,一不小心还出血;喉咙也痒痒的,频频干咳,有时有少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