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冬腊月梅花开,赏花养生两不误
十一月正是腊梅开放的时节,唐代诗人李商隐称蜡梅为寒梅,有“知访寒梅过野塘”的名句。其实腊梅除了观赏,它也全身是宝,可食用,可药用。
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写道:“蜡梅,释名黄梅花,此物非梅类,因其与梅同时,香又相近,色似蜜蜡,故得此名。花:辛,温,无毒。解暑生津。”
腊梅的功效
花蕾:解暑生津,开胃散郁,止咳。用于暑热头晕,呕吐,气郁胃闷,麻疹,百日咳;外用治烫火伤,中耳炎。
根:祛风,解毒,止血。用于风寒感冒,腰肌劳损,风湿关节炎。
根皮:外用治刀伤出血。
据检测蜡梅花含挥发油,油中有龙脑、桉油精、芳樟醇、洋蜡梅碱、异洋蜡梅碱、蜡梅甙、a-胡萝卜素、亚油酸、油酸等化学成分,叶中含蜡梅碱、洋蜡梅碱、异洋蜡梅碱;鲜叶含氰氢酸。种子含脂肪油、脂肪酸、亚油酸、亚麻酸等成分。
腊梅花茶
腊梅花茶的冲泡方式很简单,一茶匙干腊梅花瓣,用一杯滚烫开水冲泡,焖约十分钟后即可,可酌加红糖或蜂蜜饮用。
腊梅花茶具有解暑生津、开胃散郁、解毒生肌、顺气止咳的功效。也可治疗暑热烦渴、头晕、胸闷、呕吐、小儿麻痹,同时对降低血糖、兴奋子宫及肠管都有作用。此外,常喝腊梅花茶对改善青春痘,粉刺,黑斑也有奇效哦。
腊梅花还可以与许多花茶搭配,如苦瓜茶、苦丁茶、雪莲花、玫瑰花、金银花、康乃馨、人参花、雪丽花、纹股蓝茶、香蜂花、柠檬草、灵芝、桂花、郁金香花、玉兰花、代代花、金盏菊、山茶花、莲花、杜鹃花等。
腊梅食用
1、腊梅鱼头汤:腊梅花10朵,鱼头750克,各种调料适量,鸡清汤1000克。将鱼头洗净放入锅中炖,后加入调料,调好口味后再放入腊梅花瓣,即可食用。
2、腊梅烩牛肉条:牛肉500克、腊梅花10朵、猪油50克、葱头25克、芹菜25克、胡萝卜25克、油面酱15克、精盐、胡椒粒、胡椒粉各适量。
3、腊梅炖豆腐:腊梅花5朵、豆腐适量、熟豆油250克、葱丝、香菜、精盐、胡椒粉各适量。将锅上火,油烧热后放入切好的豆腐条,炸成黄色,捞出。把油倒出,放入葱丝烹一下,加水、盐,后把豆腐条倒入,炖5分钟,把胡椒粉放入,出锅时,加入腊梅花、味精调好味。
腊梅与梅花的区别
清初《花镜》中记载:“蜡梅本非梅类,因其与梅同放,其香又近似,色似蜜蜡,且腊月开放,故有其名。”腊梅并非梅花,两种有很大区别。
腊梅开在十一月前后;花色多是蜡黄色,且有浓郁的香味;花叶是长椭圆形,表面粗糙。而梅花开在二三月;有白的,粉的,红的等很多花色,叶片呈椭圆形,表面光滑。
梅花的叶、枝、根、(未熟)果以及种仁也可食用、药用。中医认为,梅花味微酸、涩,性平。具有开郁和中,化痰,解毒之功。用于郁闷心烦,肝胃气痛,梅核气,瘰疬疮毒。
梅花的食用
饮用梅花茶有疏肝理气助消化之功。常见的梅花食用方法还有梅花粥和梅花鸡汤。梅花粥可激发食欲且除烦忧,对食欲减退者食用效果颇佳,健康者食用则精力倍增。梅花鸡汤要注意所有食材烧开后,最后再放入梅花花瓣,微微沸腾后,即可食用。此汤有补益作用,让人神清气爽。
梅花有优点,难怪它能成为花中“四君子”,深受国人喜爱。这个冬天让我们一起来赏梅、饮梅、食梅吧。
声明: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,注重分享,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,或有版权异议的,请联系管理员,我们会立即处理,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立即通知我们(管理员邮箱:douchuanxin@foxmail.com),情况属实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,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,谢谢!
相关推荐
-
唉声叹气影响运气?疏肝解郁了解一下
唉声叹气影响运气?疏肝解郁了解一下在面临压力、悲伤、沮丧的情况下,很多人都会叹气。有一种说法,唉声叹气影响运气,甚至还有人说“一叹穷三年”,有道理吗?经常唉声叹气,反映出一种相对消极的心态,可能会影响到自身生活状态,以及面对问题时的看法和选
-
道医健康学堂:春季养肝护眼正当时
随着清明节气已过,春天的氛围已越来越浓,万物焕发出勃勃生机,青草吐翠,树木染绿,鲜花盛开,气温的回升也使人感觉到温暖,而就在这本应让人心情舒畅的季节中,却有不少人面临着眼部的疾病,如眼睛干涩、红肿胀痛、异物感、迎风流泪等,春季似乎成为了各类
-
夏至一阴生,当饮姜茶,切勿做这三件事!
“处处闻蝉响,须知五月中。龙潜淥水穴,火助太阳宫。过雨频飞电,行云屡带虹。蕤宾移去后,二气各西东。”唐朝元稹《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》一诗,言明了夏至的气候。夏至节气十五天,每五日一候,有三候,分别是鹿角解,蝉始鸣,半夏生。鹿角脱落,蝉蜕上树
-
以花养人——“百花之王”牡丹
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”。牡丹是我国特有花卉,原产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陵中。自南北朝起牡丹已经开始被人工栽培作为观赏花卉。牡丹不仅可作为观赏植物,同时也具有营养保健功效,牡丹的根、花均可入药,是不折不扣的“养生花”。牡
-
道医教你四时养生——秋养肺
立秋,标志着炎热的天气即将过去,秋天已经来临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曰:“夫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此天道之大经也。”秋季养生保健对于调节身体状态,积蓄能量做好过冬准备,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。那么,秋季养生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哪个方面呢?关于这个问题,
-
“三高”人群夏季养生有讲究
夏季高温、高湿的气候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将产生很大影响,尤其是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“三高”人群,做好夏季保健,对安度盛夏尤为重要。冷食不过贪。过食生冷食物容易湿邪困脾,伤及胃阳,亦能阻碍阳气的外达。湿邪困脾会出现倦怠乏力、四肢发凉等症状;